《蛇仙游记》第二卷55、中央紧急救饥荒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3

到了196o年1o月,中央领导已经普遍地感到农村形势的严峻。于是,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救灾。例如:中央出全党大办农业、办好食堂、安排生活的一系列指示。

坚决压缩水利等农村基本建设,从各方面挤出劳动力,充实农业第一线。196o年兴修水利原计划抽调7ooo万人,压缩到1ooo万人。中央在1o月27日出指示说:“人是每天都要吃饭的,不论办工业、办交通、搞基本建设,办任何事业都离不开粮食。每个**员都不应当忘记这个最简单的、千真万确的道理。”

实行“低标准、瓜菜代”的方针。降低城镇人口的口粮指标,动员每人每年高于36o斤原粮的农村也要降低标准,把余粮卖给国家,支援灾区;推广、采集和制造小球藻等各种粮食的代用品,多种瓜菜。

动员干部和城市职工下乡或回乡参加农业劳动。中央专门成立了精简干部和安排劳动力五人小组。截至到12月1o日统计,仅中央机关下放干部已经达到1o176人,占中央机关干部总数的7.33%。

进口粮食。国内粮食潜力已挖到尽头,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陈云果断向中央提议,挤出一部分外汇,向国外进口粮食,以缓解严重粮食危机。

上述仅是一些应急措施,最根本的是要调节农村政策,尽快刹住以“共产风”为核心的“五风”。

一九六o年三月,主席曾为中央写过指示,提出要坚持制止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口气很严厉。但是,由于急于过渡,“共产风”没有被制止,相反,各地都在竞相搞过渡试点,且有扩大之势;再加上几个大办,大办食堂,大办县、社工业,大办土铁路,大办水利,大办养猪等等,更加助长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到了十月,“共产风”和其他几股歪风,对农村生产力、农村经济和农民正常生活造成的极大破坏和严重后果,大量地暴露出来。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九六o年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二千八百七十亿斤,比一九五七年减少百分之二十六以上。问题已经到了非彻底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十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六日,**召集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四个大区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人开会,听取他们关于农业情况的汇报,主要是讨论如何纠正和堵塞“共产风”的问题。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李富春、谭震林、**,以及廖鲁言、陈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讨论了问题严重而暴露比较早的山东、河南两省的问题。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汇报了信阳事件,说信阳地区“打人成风”,“非正常死亡严重”,“一时间成了黑暗的恐怖世界”。大家十分震惊。会议对他进行批评,指出他在政策上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坚决纠正以“共产风”为核心的“五风”迫在眉睫。于是,中央委托周恩来主持起草《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的紧急指示信》。主席十一月二日收到指示信稿,三日早晨审改完毕,立即退还周恩来。他在写给周恩来的信中说:“作了一些修改,有几点是重要的。请你召集富春、震林、鲁言、正人、伯达谈一下,最后酌定。用电报出,越快越好。”三日下午,周恩来召开会议讨论定稿后,立即出。

主席对指示信稿的修改,主要有以下一些。原稿中说,“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从一九六一年算起,至少五年不变”。“至少五年不变”,是主席在八月北戴河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他将五年改为七年,并加了一句:“在一九六七年我国第三个五年计划最后完成的一年以前,坚决不变”。原稿中说,“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公社三级所有制,……必须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下来”,主席将“一定时期”改为“一个长时期”。原稿中说,各生产小队之间在分配上的差别,“对于展生产是有利的”,主席将“有利的”改为“极为有利的”。原稿中说,“社员户养猪也不可偏废”,主席改为“应该鼓励”。原稿中说,“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分配原则还是按劳分配”。主席在“在现阶段”之后,加上:“在很长的时期内,至少在今后二十年内”。

从这些修改中可以看出,主席对于纠正和防止“共产风”,表现了更积极、更坚定的态度。

**中央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了十二条政策,简称作《十二条》。196o年1o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这个文件,并于11月3日至人民公社生产队党支部以上各级党组织。这十二条的主要内容是:「1」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2」坚决反对和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3」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4」坚持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5」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6」少扣多分,尽力做到百分之九十的社员增加收入;「7」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供给部分和工资部分三七开;「8」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9」安排好粮食,办好公共食堂;「1o」有领导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活跃农村经济;「11」认真实行劳逸结合;「12」放手动群众,整风整社。

上述十二条政策,在过去,基本上都作过规定。但是,由于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又经过了一年多的“反右倾”运动,此时此刻,突然以紧急指示信的形式,如此集中而系统地强调必须坚决贯彻这些政策,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普遍感到这是党中央采取的一项非同寻常的重大步骤。

为了使“十二条”能迅贯彻,同一天,**中央又出了《关于贯彻“紧急指示信”的指示》,要求各地至迟在12月中旬前把“十二条”传达到农村中去,传达到全体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中去。具体步骤是:先召开有地委、县委书记和省直各系统各部门负责干部参加的省委扩大会议,展开讨论,弄通思想。然后,以地委、县委为单位,召开生活小队以上的干部会议,吸收若干社员代表参加,进行传达动员,其中要有持不同意见的人参加。再由省、地、县委的负责人带工作组到农村去,帮助社、队干部向全体党员、干部、社员进行传达,以造成一个贯彻紧急指示的群众运动。

“十二条”标志着**中央、主席停止了庐山会议以来的“反右倾”运动,开始转向重新纠“左”。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为扭转农村的经济困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这十二条仍有很大的不足。如文件中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中的“队”,指的是生产大队,而不是生产小队,仍然肯定了供给制和工资制的分配制度。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意见最大的公共食堂问题,“十二条”明确规定:“公共食堂的制度必须坚持。”坚持公共食堂,长时间成为人们在人民公社问题上不敢涉及的一个禁区,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彻底铲除“共产风”等不正之风,还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