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游记》第三卷15、刘少奇回乡调查 (六)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52

(11)农民纷纷诉说:大跃进拆房子……

在长沙庆祝了五一劳动节后,**马不停蹄,风尘仆仆地从长沙赶往自己的家乡湖南省宁乡县,对家乡作进一步的调查。

5月2日上午,**来到宁乡县,在一间1o平米的房子安顿下来,立即开始调查研究工作。下午,在县委副书记何长友陪同下,视察了黄材水库。返回时,路过一个名叫黑塘仓的地方,忽闻路边屋里传出女人悲怆的哭号声。他叫司机停车,循声向那屋里走去。见一个4o来岁的妇女坐在大门口,披头散,伤心地哭着。旁边围着一些人,有的叹息,有的劝解,爱莫能助。

少奇上前问她:“你有什么事,这样伤心呢?”

那妇女抹了一把鼻涕,说:“食堂散了,大家要回原屋。我住了人家的房子,人家限今天就要腾房,我搬到哪里去呀!”

**问:“你自家的房子呢?”

那女人绝望地说:“大跃进拆了。墙土下了田,门窗做了食堂的引火柴。”

**心里怦然一动,拆农民的房不仅天华大队有,这里也有啊!

这时,走过来一个3o多岁的人,他是大队会计。他对**等打过招呼,然后介绍说:这位妇女叫颜桂英,丈夫在修水库时死在工地上,现在家里有年老的公婆和三个小孩,全家生活全靠她一个人操持……。

**眼镜湿润了。问大队会计:“可不可以不要她搬呢?”

大队会计说:“她住的是别人的房子,原来的房主要搬回来,颜桂英不搬怎么行呢?”

这是扯不完的连环套。围观的社员七嘴八舌地议论:大跃进说拆房就拆房,谁敢说个“不”字!现在社员没房住,没人来管了……

少奇焦躁不安。麻雀也要有个窝,人没房子住怎么行!他对大队会计说:“请告诉你们大队书记,不能撵颜桂英搬家。大队在没有做好安排之前,不能随意撵社员搬家!就说我说的。我在北京做事,叫**。”

啊!是刘主席!人们惊喜了,纷纷诉说:大跃进中拆房子,搞什么“屎湖尿海”、“墙土下田”、“茅屋洗澡”。拆掉农民的房子积肥,门窗炼铁烧,食堂也烧……

回到县委,县委办公室汇报说:争夺房子打架的事件已经生多起,有的险些生人命。

吃过晚饭,**顾不上休息,就把县委副书记何长友请来,研究社员住房问题。何长友是当地人,一直在当地当干部,对全县情况非常熟悉。

宁乡县当时有84万人口。大跃进以前,农民住房共7o多万间,后来经历了三次拆房**。第一次生在1958年春耕积肥。当时提出的口号是大搞“茅屋洗澡”,也就是拆下房屋的茅草和陈墙土下田。这一次把全县的茅屋都拆光了;第二次是1958年秋大办食堂和大炼钢铁。那时搞“生活集体化”,强调统一居住,把空出的房子拆掉,砖石修土高炉,木料当柴烧;第三次是1959年后半年大队搞“大办”:大办猪场、大办工厂……,缺少砖瓦木料就拆农民的房子。这么折腾了三次,全县约拆掉民房间。另外,还有约3.1万间民房被国家、集体单位平调占用。

**问:“国家、集体单位,怎么也去占社员的住房呢?”

何长友说:“各行各业齐跃进么。税务局到下面设税务所,卫生院到大队设医疗点,肉食水产公司设收购站……,没有地方落脚,就找公社,找大队。公社或大队同意,如果有空房子,就搬进去。若是里面有人住,就通知那住户搬出来……。

何长友说了真话,日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后话。

**听了何长友的汇报,心中极不平静。**闹革命、搞建设,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啊!怎么今天弄到没饭吃、没房子住呢?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主人”自己的房子为什么都没法保护呢?

12oo多年前,关心百姓疾苦的伟大诗人杜甫曾深情吟唱:“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立即谋划,怎样实现杜甫的愿望。

12)把“旧居纪念馆”腾出来让农民住3日,**又同宁乡县委的政法、商业等部门干部座谈。当天晚上,**就赶往自己阔别了4o余年的家乡——花明楼公社炭子冲大队,住进了自己的旧居,仍然住在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房子里。

**这次回宁乡已是他离开家乡4o余年后第一次故乡行。

第二天上午,早年的朋友成敬常和黄瑞生来看他。1953年国庆节,**邀请他们进京观光,并约他们做他的农民通讯员,经常向他反映农村真实情况。

两人进得门来,**怔了,几乎认不出来,浮肿虚胖的脸上,两个人都变了形。他紧紧拉着他们的手:“成二爹,黄八老倌,八年不见了,都好吧?”

成敬常激动地回答:“刘主席好!”

“成二爹,农民没有饭吃,是的吧?”**边问边递烟。

成敬常连声回应:“是的,是的。”

“农村搞得这样,1953年在北京交给你们的任务为什么没有完成呀?”

“应该要完成,近两三年向主席写信报告过情况。”

“写信来了,我怎么没有收到?”

“我们确实写了,不敢讲假的。”成敬常是个忠厚人。

**明白了。信被干部扣压了。他嘱咐秘书:“一定要查一查,人民有通信自由。”

**又问成敬常:“听别人说你去年分配亏了账?”

成敬常如实回答:“是的,亏了9o多元。”

**耐心地给他解释:“现在农村有一种风气很不好,群众的东西,公社大队拿走了,公社的东西县里拿走了,群众看到这种样子,你拿我的拿得?我拿你的就拿不得?你拿我的,我拿你的,闹来闹去,还不是谁都拿,上边拿社员的,社员拿集体的,也拿社员的,这种风气很不好,使人不安心生产。”

谈到这几年的生活困难情况,**心情非常沉重:“这几年,听说搞得很不好,社员吃不饱饭,病了很多人,死了一些人,田土荒了不少,工作搞得很不好,我是回来看看,回来就晚了,对社员不起。现在政策还没有搞好,政策要大家来讨论,你们答应就办,你们不答应就不办。”

“这几年拆了不少房子,冲里的茅屋还要盖起来,不盖起来,住得离田太远,没有人打招呼,田土都荒了,竹林也没有人照看。你就不要起房子了,就住那个房子好不好?”**做成敬常的工作,让他住进自己的旧居。

成敬常觉得要是住着**的旧居,会有很多不方便,“这里往来参观的人太多了,卫生不好,招待不好,怕难得搞。”

**当即说:“纪念馆不办了,2o年、3o年以后再办。”

“如今我们还是办得不好。”成敬常觉得对不住**。

“你以为我喜欢办纪念馆吗?我不喜欢,二三十年以后再办也不晚,把这些房子分给社员住。房子里的东西也分给社员,作为县社的退赔。来人参观,还要让他们参观,但不要特别招待,要就给两碗开水喝,不给人家喝开水不行,我们到长沙去,路上还喝开水嘛!要收钱,搬两条凳子请来的人坐一坐。”

成敬常有顾虑:“那样招待太不周到。”

“不要周到,有开水喝,有凳子坐,他们自己有烟,不要别的招待。来往人多,一律不特别招待,喝水要给钱,不愿喝就拉倒。”

成敬常呵呵地笑了。**也为自己的一番话逗乐了。

为了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提出,让出自己祖传的老屋,让给没房的社员居住。少奇的祖传老屋早就成为“**同志旧居纪念馆”,省委领导就劝阻少奇。**坚决地说:“现在农村不少人没房子住,连睡觉、做饭的地方都没有。我们怎么好意思搞什么纪念馆呢?赶快把纪念馆撤了,把房子腾出来,分给那些没房住的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