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精英
作者:大梦非觉      更新:2019-08-06 19:50      字数:2136

精英治国,而缺乏制度的约束,对于华夏而言,后果非常可怕。

自王朝出现,华夏历朝历代几乎都实行精英治国。无论是贵族世袭、门阀士族,还是科举状元,哪个不是当时的精英,然而,治理的结果如何?

无休止的内耗,政见不同而相互攻讦,政见相同又结党营私。这些不都是精英们最擅长的么?

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改革派与保守派之争的斗争,明朝的东林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除了宦官不是学术精英,其他各派哪个不是文化精英或者是政治精英。

最终的结果呢?一地鸡毛而已。

因此,在官员的选拔上,秦汉决定分为事务官和政务官。政务官可以从事务官中选拔,也可以从社会精英中遴选。至于事务官,只需要有专门的技能知识即可,哪怕中学毕业,经过培训,符合任职要求,即可上岗。

秦汉一直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做到即可,完全不需要优秀。因为,越做越好的结果是,招聘人员的门槛会越来越高,进而,变成一群人精从事事务性工作。

这时,总有人想要出人头地,就会借机拉帮结派,相互斗争,最终内耗拖累运转的效率。然后这些精英再进行改革,机构运行愈改愈复杂,而且是朝着这些精英有利的方向改革,最终造成一种假象:机构的正常运行离不开这些精英。

因此,秦汉决定拉低社会管理的成本,就需要限制社会精英进入权力体制的数量。当然,这只是治标之策。治本,在于制度的创建。

秦汉知道,这些对于他而言,毕竟太远。当务之急,还是培养可用的人才。至于内耗,现阶段应该不会出现。

只是,秦汉对教育必须有自己初步的设想,这样,他才能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着前行。

幸好,他知道某些症结所在,可以从教育制度设计之初,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若是如此都无法推动一次思想和学说的大爆炸,那就只能说今人不如古人,白活矣。

秦汉见秦建计对自己创建学校的想法不反对,就非常认真地说道:“百年大计,育人为本。因此,办学这件大事,就托付给伯父了。”

秦建计闻言,顿感心潮澎湃,壮志满怀。他口中呢喃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的真是太好了,太精辟了。

猛然间,他抬起头道:“子元,我定不负你的所托。”

秦汉握着秦建计的手说道:“伯父,你一路带兵前来,肯定累了,先去歇息。学堂之事,我们改天再谈。”

这时候,秦建计才发现,他们已经聊了近一个时辰,他的腰腿都有些酸疼了。

目送秦建计进入房间休息,秦汉也觉得神清气爽,心情异常欢快。

这番畅谈,打消了秦汉对于改革瞻前顾后的心理。他一直认为,贸然在这个时代进行改革,劳心费力,还不一定能够有所成效。但华夏后世屈辱的历史,又让他始终无法释怀。

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他一直在思考,发展之路究竟该如何选择。而第一步,他选择从教育入手。

北丰县城之战,已经接近尾声。

这场战争中,招降团爆发了。招降团的头目张文大胆地收编降卒,让那些未达到军队招录标准的降卒进入招降团,从西门到北门,再加上城外收编的,共计二百余人。这些人聚在一起,整个县城里的人几乎都能认个遍。

每每到达一处关卡,招降团人员便首当其冲,现身说法。大讲秦家军的待遇,讲述他们被俘期间被善待的遭遇,总而言之,父母给了他第一次生命,而秦家军让他获得了新生。

熟人间的信任使得招降团无往不利。秦家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向前,向前,再向前。一路走来,队伍像滚雪球一样地壮大。

县衙的势力因县令的死亡和家产被抄而消亡,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被公孙家和孙家收编。因此,这些人也就被公孙家和孙家推出来做炮灰。

可是,县衙的人平时都是跟什么人打交道,三教九流,地痞流氓,他们岂能不知道公孙家和孙家的意图。因此,招降团成员刚开始忽悠,他们就降了,根本就不带反抗的。这让招降团的很没有成就感。

公孙家和孙家派来督战的人很被动,束手就擒吧,心有不甘。杀鸡儆猴,力量又不足。就这样,他们犹犹豫豫,在纠结中被擒获。哎!终于可以不用纠结了。

秦汉进城后,秦义和秦龙每隔一个时辰就向他汇报一次进展。

听完士兵的汇报,秦汉很兴奋。

秦义和秦龙二人分别围上公孙家和孙家在城中的宅院。由于这两家的家主在南门被攻陷后,已经携带亲眷逃出城去,因此,战斗并不激烈。很快,两家就被攻占。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由于耿家的背叛,这两族把失城的责任推给了县令的家人,被瓜分的县令家眷大都被处死,连襁褓中的孩子都没被放过。偶尔有一两个未死的,也被人摧残的奄奄一息,几无活念。

北丰县的两大豪强被铲除后,整个县城就剩下零零星星地战斗。东门和北门的抵抗并不强烈,再加上招降团的助攻,北丰县已经被完全占领。

秦建计休息片刻,就命手下找来县衙的属吏,想要了解县城的户籍、田地等情况。

见风使舵的衙役,尤其是那些老弱病残,没有被公孙家和孙家看上,正忧虑生计。

当他们打听到县城被秦家控制后,迅速出现在县衙门口。他们知道,这个县城离不开他们这些熟门熟路的地头蛇。

秦汉自然不会去理会这些杂事。他需要手下进行战功统计、编册和发放奖赏。这些事情都非常繁琐,他听了一会儿就觉得头脑发昏,只得甩缸给秦儒,让他头大去。

还好,秦儒经常跟随其父处理各种事务,并非书呆子,更不是酸儒和腐儒,倒也干的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