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变法图强(3)
作者:古城外的星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931

苏意说道:“要变法实行新政,首先要从官制开始改革,而官制的改革,则以人事制度人才选拔的改革为先,大汉官制多沿袭先朝,已有百年,而先朝官制又是源自周代,距今不下千年,依我所见,已不合乎现今的局势。”按照现在的情况,苏意根本不可能和人们去大谈什么自由和平等,摆在苏意面前的状况根本就是连封建制度还都处在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虽然土地兼并已经时有发生,但不可否认,封建制度还是有相当的活力,虽然不同于自己所知的“历史”,大汉在某些方面大大超前了,出现了许多变化,但从总的社会发展状态来说,目前的大汉,还指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初、中期阶段。而苏意也不可能在几十年的时间之中就将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进行大幅度地提高。将大汉的社会进行大幅度的跨越升级,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要是苏意大谈特谈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别人听不懂也就罢了,如果真的听懂了,估计最先要要他小命的,就是面前的四个人。

既然封建制度还在发展,那索性就将它推动道最高潮吧,历次的变法和革新都是在新势力和旧势力的斗争和妥协之中进行。自己前面二十年已经使面前的四个当代皇室最重要的成员和一批朝廷上年轻的重要角色在内心之中埋下了变法的种子,现在,就是种子发芽,成长的时候了。然后通过对朝廷内部官制的改变和朝廷官员人事选拔的革新,再次培养出一大批支持革新的新势力中下层官员。让大汉在自己的奋斗之下,创造出变法的机遇。尽管变法的准备有些仓促,时机不太成熟,而且强大的旧势力给了苏意大道难以想象的阻力,不过,若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之下与旧势力达成一定的妥协,应该会减轻不少的阻力吧。

想到了这里,苏意又略微恢复了一点自信,——面对重重挑战,就以劝说面前的四个人,为第一步吧:“我朝的孝廉取士制度,传承自三皇时代的举贤禅让,相对当今朝廷急需各种人材,若仍旧沿用,未免有些不合时宜了。天下人材多若天上星辰,单令各地官员推荐,则有失偏颇,而且近来许多推荐上来的孝廉多为官员熟识亲近之人,才干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不若为天下人才广开大门,无论所在出身,或一年或数年,但凡有才智之士尽可应召自行入京,公开大比考察,选择出类拔萃者委以重任,使天下贤才尽为我所用。”

说道这里,苏意又想到了“历史上”科举取士的局限性了造成的诸多弊端,又补充道:“当然天下能人异士之多,非一种考试可以决定,昔日战国‘四君子’无不门客数千,但有一技之长即可入其门下,鸡鸣狗盗之辈亦有所用。而天下学说之多,诸子百家,各有所长,若仅用一家之言,难以成大事,可将考试分门别类,广召为我所需之人材,而奇人异士,亦可破格简拔,另有所用。如此数年之后,当可做到野无遗贤。“

讲了这些,苏意又将加强皇帝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和先进的三省六部制的道理说了一遍,(各位读者想来对此很了解,小生就不骗字数了)于是问起四人的看法来。

刘理和刘瑜对此的回答很是干脆:“我听不懂,不要问我这个。”

刘瑞听了苏意的话,对加强中央集权后,自己对朝廷和地方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很是感兴趣,而用了新的人事选拔后能起到的“野无遗贤”这一效果符合古代明君的标准,脸上没动声色,但心中却还很是得意略微想了想后说道:“若是取消孝廉制度,恐怕朝中各人会有很大的反弹,而且孝廉举贤本身也是一种发现人材的方式,如果保留孝廉的话,疆其与科考取士一起进行,那将会减少很多的阻力,虽然可能还是有许多人反对,但若是在朕的坚持之下,实行起来不成问题。”

刘瓒倒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我所知读书之人多在士绅人家,而平民百姓终日忙碌所为衣食温饱,即便印刷的书籍较先前便宜不少,又哪有闲暇时间读书。有一技之长者,也多是鸡鸣狗盗,奇技淫巧之辈,就算开科取士,最后选出的也多是世家子弟,——那些人本来就是会被作为孝廉取上的,如此一来,也不会多取到多少人材。”

苏意点了点头继续说:“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平民百姓之中,也有不少聪敏好学的孩子,如果能够加以教导,也是未来的栋梁之材,但将教育普及,又不是现在的朝廷可以做到的,我们可以在朝廷财政允许的前提下,兴办‘公学’,无论出身,适龄的孩子通过一定的考核后均可入学,费用全部由朝廷负担,平日里除了基本的文化教育以外,还要注重个人修养和忠君为国的思想教育,如此必然能够培养出大批忠于朝廷的优秀人才。”——当然是支持变法的人材,这句话,苏意没有说,不过几个人心里都明白。

而官制上的事情,经过几个人的分析讨论,为了更加适应现在的国情,也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最终制定出了一套介于汉代官制和三省六部制之间的朝廷政治体制:

皇帝下有三公,仍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总管国政,助天子理万机,手下有两长史,下督六部官员(无兵部)

六部中长官为尚书,下有左右侍郎。

吏部掌官员人事任免调动升迁。

户部掌天下人口典籍,山川海地之税,以给供养,并有原少府部分职能。

礼部即原太常,掌宗庙礼仪,另增外交信使诸事。

农部即治粟内史(历史上汉武帝后叫大司农)掌仓货农事。

(这里将农部作为补充,汉以农业为重,汉文帝曾经说过“夫农,天下之本也。“治粟内史这一官职的重要地位确实可以与其他各部并列)

刑部即原庭尉府事,掌刑辟。

工部为原少府部分职能,掌科技工匠水利织造等事。

(苏意为了提高工匠地位,鼓励科技发展将少府的一部分为工部,在汉代,工匠和少府负责这一部分的官员地位都是比较低的)。

太尉掌兵权,下有前后左右将军,皆掌兵及四夷,亲领八校尉所掌城卫军

(军政分离的重要性苏意十分清楚,不将兵部为六部,太尉为与丞相并列的地位,其实实际上汉代也是如此的,军人地位低下也是历史上中国封建时代中、后期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御史大夫(历史上汉成帝后改叫大司空)手下有两丞,掌图籍秘书,另行监察之责,外督各地刺史,,另有侍御史十五人,行四境巡查之责。同时“影卫”这一秘密情报组织也是有御史大夫掌管。

宗正、郎中令、中尉三者皆独立于三公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宗政掌皇族典籍亲属,郎中令掌皇宫禁卫,为皇帝亲军,中尉掌金吾卫,为京师巡逻队(即警察部队)。

而太保、太师、太傅则为虚衔,为尊号。

将未来的官制整理完毕,几个人都松了一口气,皇帝刘瑞对朝廷的未来也充满了憧憬,脸上也写着对变法和掌握住大汉的命运的自信,——虽然苏意自己并没有那么自信,但为了变法的成功,给皇帝多打打气还是很重要的。“如此一来,朝廷通过新的官员的选拔制度和新的政治体制的改变,将会有更多支持变法的官员和我们一起为大汉的未来而奋斗。虽然变法的准备有些仓促,但时不我予呀,无论是四方的诸侯,还是自身的生命留给我们的时间都不多了。若是我们变法还没有成功就走了,谁知道下一代会将大汉引向何方呢?”深深吸了一口气,苏意坚定的说,“只有在现在,我们全力以赴,成功的实行了变法,迅速增强朝廷的国力,以迅雷之势快速平定四方诸侯,转而征讨四夷,开疆拓土,成就大汉万世之业,陛下也能就此名留青史,成为大汉千古一帝呀。”

“开疆拓土,大汉万世之业,……名留青史,成为大汉千古一帝……”刘瑞嘴里默默地念叨着这几句话,眼睛冒出慑人的光彩看着远方,神色也变得更加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