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作者:中国通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354

1 《资治通鉴》卷二一七玄宗天宝十四载。

称二十万连夜出。次日凌晨安禄山出蓟城南检阅了军队并举行誓师以讨杨国忠为名并于军中张榜说:“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挥师南下。安禄山乘铁甲战车“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事前安禄山已命其将何千年、高邈等率二十名奚族骑兵以献射生手为名于十日抵达太原城下北京(唐以太原为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接被何千年劫持而去。安禄山责备他依附杨国忠斩示众。太原及东受降城先后上报安禄山叛乱的消息。1唐玄宗确认安禄山反叛之后匆忙部署军队平叛。先命特进毕思琛赴东都金吾将军程千里赴河东各自招募数万人以抵御叛军;接着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赴东都募兵加强洛阳守备。过了几天玄宗杀死安庆宗罢免了安思顺朔方节度使职务并命荣王李琬、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正、副元帅率数万兵出潼关东征还在各地新设节度使、防御使以阻止叛军。

安禄山率十五万大军南下。当时天下承平岁久以致百姓不识兵革。

因此当突然听到范阳起兵的消息不少官吏吓得魂飞魄散弃城四逃。叛军所过州县有的望风瓦解有的开城出降一路上所向披靡进兵迅至十二月三日即抵达河南道灵昌郡(今河南滑县)的黄河北岸。第二天过了冰冻的黄河进入河南道境内。

安禄山指挥叛军进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上任不几天守城兵士未经沙场一听到叛军号角鼓噪之声吓得“授甲不得气已夺矣”。故叛军一到立刻土崩瓦解张介然被俘兵士降者近万人。安禄山见河南道张贴悬赏购其的榜文又听说安庆宗被杀遂进行了血腥的报复张介然及上万降卒接连倒在叛军的屠刀之下“流血如川”1。安禄山乘胜西进荥阳(今河南荥阳)。荥阳太守崔无波登城拒战守城兵士一听见鼓角声纷纷“自坠如雨”于是崔无波及官将“尽为贼所虏”2。

安禄山杀了崔无波留其将武令珣守荥阳兵锋指向洛阳。封常清奋力抵抗但其兵士都是新召募的佣人或商贩未经训练经叛军铁骑一冲即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封常清三战败北只得丢弃洛阳西奔陕郡与高仙芝退守潼关。安禄山命其将崔乾祐屯兵陕城窥视潼关而弘农、临汝、濮阳、济阳和云中等郡相继陷于叛军之手。

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长驱直入至十二月十三日攻占东都洛阳仅用了三十五天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其时唐廷从各道征集的兵马尚未赶到长安京师守备空虚。但是安禄山进入洛阳后忙于做登基称帝的准备减弱了攻势这给唐廷以喘息机会各道援兵渐渐云集长安加强了守备。

至德元载(756)正月一日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设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庆绪为晋王庆和为郑王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定洛阳为都以范阳为东都。

安禄山命史思明、蔡希德等攻略河北各地。平原郡太守颜真卿与常山太守颜杲卿东西联兵抗敌杀死了叛将李钦凑、高邈活捉了何千年打开了土门河北十七郡又先后归顺了唐廷。安禄山率军进攻潼关行至新安听1 《资治通鉴》卷二一七玄宗天宝十四载。

1 《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张介然传》。

2 《旧唐书》卷一八七下《崔无波传》。

说河北形势吃紧马上返回洛阳命蔡希德率万余人增援河北杀颜杲卿河北各郡又相继陷落。其年二月李光弼、郭子仪先后出兵井陉大败叛军斩敌四万人“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降。渔阳路再绝贼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1。

安禄山命张通晤和杨朝宗向东攻城略地东平太守嗣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起兵抗拒单父县尉贾贲率吏民杀张通晤真源令张巡守雍丘与叛将令狐潮、李怀仙等数万叛军浴血奋战巧妙周旋阻止叛军南下江淮。安禄山命其将武令珣等率兵南下攻略南阳各郡南阳节度使鲁炅、虢王李巨扼守南阳屡败叛军使叛军不得南下江汉。

五月安禄山西进潼关受阻东不过雍丘南又兵阻南阳北路也几乎断绝除了老巢范阳之外只不过局限于河南西部一隅之地一时陷入困境。安禄山有些害怕召来高尚、严庄骂道:“汝数年教我反以为万全。今守潼关数月不能进北路已绝诸军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郑数州而已万全何在?汝自今勿来见我!”高尚、严庄也束手无策数日不敢面见安禄山。安禄山见形势紧迫“议弃洛阳走归范阳计未决”1。

在安禄山进退维谷之时昏庸的唐玄宗与奸相杨国忠下令哥舒翰出关作战。此前高仙芝守潼关遭宦官边令诚诬陷致死遂启用在京养病的哥舒翰代守潼关。六月四日哥舒翰被迫出关作战结果十七八万官军一战士崩瓦解潼关失守哥舒翰被缚到洛阳投降了安禄山。

潼关失守长安已无险可守唐玄宗率部分朝官仓皇逃往成都。安禄山没想到玄宗会如此之快地逃离长安他先曾命崔乾祐兵留潼关十天之后才命其将孙孝哲进入长安并以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使安守志率兵驻扎苑内以监关中诸将。叛军进入长安以后以为大功告成遂“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不想西出追击故玄宗“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无追迫之患”2。

安禄山命孙孝哲对未逃离长安的皇室成员、百官家属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先于崇仁坊杀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驸马剖其腹用其心脏祭祀安庆宗。凡是杨国忠、高力士之党及禄山平时所厌恶者皆处死凡八十三人“或以铁棓揭其脑盖流血满街”使人惨不忍睹。接着又杀皇孙及郡、县主二十余人。后来安禄山听说长安百姓乘乱盗窃府库财物又命在长安大肆搜索三日翻箱倒柜不论是府库财物还是个人私物一概搜掠殆尽。同时还令府县追查“铢两之物无不穷治连引搜捕支蔓无穷民间骚然”1。安禄山又令搜求玄宗的歌舞、杂技、舞马、犀牛把搜掠的宫嫔、乐工、骑士以兵仗护送到洛阳获得梨园弟子数百人在东都禁苑凝碧宫奏乐宴会众伪官。

安禄山派其将高嵩持书信、备缯彩赴西北以诱降河西、陇右将士但被大震关使郭英乂所擒获计未成功。郭子仪、李光弼听说潼关失守玄宗西逃遂撤兵守井陉河北大部分郡县再次落入叛军之手。安禄山派兵攻颍川太守薛愿、长史庞坚奋力拒守坚持了一年。十二月又使叛将阿史那承庆率兵急攻薛愿等浴血苦战十五日城破被俘被执送洛阳。安禄山把1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肃宗至德元载。

1 2《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肃宗至德元载。

1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肃宗至德元载。

他捆在洛水冰上被活活冻死。

安禄山之死安禄山原患有眼疾自起兵以来视力渐渐减退至此又双目失明看不见任何物体。同时又患有疽病性情变得格外暴躁对左右侍从稍不如意非打即骂。稍有过失便行杀戮。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气也大。安禄山宠幸的段氏生下一子名庆恩也受禄山宠爱常想以庆恩代庆绪。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至德二载(757)正月五日夜三人悄悄进入安禄山住所。侍卫见是严庄和安庆绪谁也不敢动。于是严庄、安庆绪持刀站立在帐外李猪儿手持大刀直入帐内对准躺在床上的安禄山腹部猛砍一刀。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这时他挨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哪里还摸得着?他气急败坏地摇着帐竿大声喝叫:“贼由严庄。”在喊叫声中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卒年五十五岁。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并诫令宫中严加保密。1第二天早晨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即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丧。安庆绪虽然杀父篡位但他本性昏暗懦弱语无伦次严庄恐诸将不服不让面见。庆绪每日纵酒为乐不理政事称严庄为兄加授御史大夫、冯翊王“事无大小皆取决焉”2。

安禄山狡黠多智善于迎合唐玄宗心意投其所好因而格外受到宠遇一再加官晋爵专任方面。在玄宗骄惰荒政、朝纲隳紊之时动了武装叛乱把鼎盛一时的唐皇朝推向了战乱的深渊。

1 《安禄山事迹》卷下。

2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二载。

第二节田承嗣叛军骁将田承嗣(7o5—779)平州卢龙(今属河北)人出生于一个行伍家庭。

祖父田璟为郑州司马。父田守义官至安东副都护以豪侠闻名于辽左。开元末年田承嗣任安禄山卢龙军前锋兵马使屡次擒杀奚、契丹人因功补为左清道率迁武卫将军。他治军严整在任兵马使时安禄山曾在一个大雪天巡视各军营刚走进田承嗣军营营内寂静无声若无一人。但进入营内检阅士籍又无一人不在营内。因此深受安禄山器重。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反叛于范阳率十五万大军南下田承嗣为其主将之一。当时天下承平岁久唐廷内部防务空虚因此叛军所过州县多望风瓦解。叛军连破蒿城陷灵昌下荥阳势如破竹。在攻占荥阳郡后安禄山命田承嗣与安忠志、张孝忠三人为前锋向唐东都洛阳挺进。田承嗣骁勇善战在洛阳东郊一战把唐将封常清新召募的数万官兵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于是叛军攻占了洛阳。至德元载(756)正月安禄山于洛阳自称大燕皇帝。

安禄山叛军以洛阳为基地分兵四处攻略唐郡县。唐将鲁炅坚守南阳(今属河南)叛将武令珣久攻不下。至德二载五月田承嗣奉命率军攻南阳。南阳城已被叛军围困数月城中兵粮奇缺一只老鼠即卖四百钱死者相枕。田承嗣乘其危难之际一举而攻破南阳。鲁炅突围而出退守襄阳(今湖北襄樊)田承嗣穷迫不舍又转战二天见襄阳一时难以攻下即班师而还。接着田承嗣又率军东进将庸将来瑱围困于颍川(今河南许昌)。来瑱善于抚循士卒田承嗣久攻不下。

十月官军大力反击先后收复了长安、洛阳陈留人又杀叛将尹子奇叛军主谋严庄也投降了唐朝安庆绪只率三百从骑狼狈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阳)形势急转直下。这时田承嗣从颍川遣使者向郭子仪请降在还没有得到回复时他又变了卦遂撤离颍川与守南阳的武令珣合军有数万人即北上驰援相州。

乾元元年(758)十月唐将郭子仪率兵包围了卫州(今河南汲县)安庆绪兵救援分为三军崔乾祐率上军田承嗣率下军安庆绪率中军直奔卫州遭郭子仪迎头痛击叛军被迫退守相州。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步骑六十多万把相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乾元二年二月史思明自范阳率十三万大军南下攻破了魏州以救安庆绪。三月在安阳河北交战。官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没有统帅统一指挥难以协同作战结果官军一溃不可遏止各节度使逃还本镇。叛军转危为安声势复振。史思明杀安庆绪率兵返回范阳。

九月史思明再次从范阳率军南下兵分四路向唐军起了巨大攻势。田承嗣为史朝义军前锋再次攻陷洛阳授伪魏州刺史。上元二年(76o)十一月史思明派田承嗣攻略淮西攻占了睢阳(今河南商丘南)后任伪睢阳节度使。

宝应元年(762)十月回纥再次出兵与官军一起对叛军动了强大的攻势很快收复了洛阳。史朝义节节败退逃至卫州。十一月田承嗣从睢1 本节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阳率四万大军前来救援。唐将仆固玚击败史朝义叛军退至漳水。田承嗣见无船渡河遂请环车为营让妇女坐在车内辎重陈列于车旁并埋伏了兵士以待官兵。官军追至漳水与叛军交战田承嗣诈败退走官军争抢财宝队伍大乱叛军回头冲杀伏兵也乘机杀去官军措手不及败退了数十里才稳住阵脚。史朝义退守莫州官军也很快追至城下多次出战皆被官军所击败。

降唐自保广德元年(763)正月田承嗣见官军已收复大部分州郡伪大燕政权已分崩离析士气低落又知史朝义不肯投降便欺骗他说:“不如身将骁锐还幽州因(李)怀仙悉兵五万还战声势外张胜可万全。臣请坚守虽玚之强不遽下。”史朝义信以为真依从了田承嗣的建议握住他的手以“存亡为托”他也“顿流涕”表示奉命。可是当史朝义夜间刚刚突围出城他马上召集诸将声言过去曾“人冢墓焚人室庐掠人玉帛壮者死锋刃弱者填沟壑”以表示悔悟如今降唐“能改往修今是转危即安矣”1。将士们一致赞同遂将史朝义老母及其妻子执送仆固玚营中向官军投降。并多用金帛离间仆固玚将领。仆固玚本不愿接受他的投降因担心部下生不测之乱遂约定日期受降。田承嗣怕不能保全自身便诈称有病不出。仆固玚欲驰入城内擒捉他他又在身旁排列着许多刀斧手无从下手。最后田承嗣又以重金行贿仆固玚才算罢休。后来田承嗣与旧将张忠志、李怀仙、薛嵩等前往唐主将仆固怀恩营内谢罪表示愿执鞭随蹬以效犬马之劳。

时承大乱之后城邑残破人口流亡。唐肃宗务在“禁暴戢兵”屡次赦宥安、史旧将多既往不咎。仆固怀恩又自诩功高“虑贼平宠衰欲留贼将为援”遂奏请田承嗣及李怀仙、张忠志、薛嵩等四人分帅河北诸郡。因而原安、史降将又受到重用专方面之任。

割据称雄唐廷为防止田承嗣等降将再生事端对他们实行了笼络政策屡屡加官晋爵自广德元年(763)闰正月授任田承嗣为莫州刺史起至大历八年(773)九月为止在这十年之间田承嗣先后迁任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雁门郡王。唐代宗还将其女永乐公主下嫁给田承嗣之子田华以示恩宠欲结其心。

田承嗣“生于朔野志性凶逆”多年随从安禄山素以戎马为事“不习教义”。皇帝的频频恩宠只能使他志得意满。而他一旦得志以后便肆行其意。他“阴图自固重加税率修缮兵甲计户口之众寡而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征役故数年之间其众十万”。他还专擅管内政治、经济、财力“郡邑官吏皆自署置户版不籍于天府税赋不入于朝廷虽曰藩臣实无臣节”。使得魏博镇很快成为一个独立王国。

田承嗣还召募军中骠悍的子弟置于部下作为自己的侍卫号称牙军。

1 《新唐书》卷二二五上《史朝义传》。

平日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牙兵“父子世袭姻党盘互骄悍不顾法令”。当时有句谚语说:“长安天子魏府牙军。”1这支强悍的牙军成为田承嗣割据称雄的马前卒。

田承嗣还同任河北各藩镇节度使的安、史旧将胶固朋比与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赐名张忠志)、相卫节度使薛嵩、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等“结为婚姻互相表里”;同时还招降纳叛网罗安、史余党“各拥劲卒数万治兵完城自署文武将吏不供贡赋”2。

大历八年(773)九月田承嗣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在自己管内分别为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立祠堂并尊称为“四圣”。安史之乱祸国殃民早已为人们所唾弃与切齿但田承嗣却明目张胆地为其主子扬幡招魂还尊为“圣人”足见其狼子野心不死。对于这一严重事件唐代宗并没有大张挞伐只是让内侍孙知古因出使魏博之时劝谕他毁掉。之后还应其所请于十月加田承嗣同平章事以示褒奖。

田承嗣对皇帝的恩宠无动于衷朝廷的姑息也只能是养虎遗患。在他戴上大唐辅相的桂冠之时他的分裂割据活动也悄悄开始了。

相卫节度使薛嵩死朝廷以其弟薛崿知留后。田承嗣诱使昭义镇将吏作乱。大历十年(775)正月昭义兵马使裴志清出兵驱逐了留后薛崿归附魏博。田承嗣乘机出兵声言救援其实是欲袭相州并很快攻占了相州。战事生以后朝廷立即选用与薛嵩同族的薛择为相州刺史薛雄为卫州刺史薛坚为洺州刺史同时还派魏(一作孙)知古赴魏州告谕田承嗣等“使各守封疆”不越雷池。但田承嗣却拒不奉诏仍然派大将卢子期攻取洺州杨光朝攻取卫州。在耀武扬威的同时还诱使卫州刺史薛雄归附自己薛雄不从即暗中派人将其妻子老小屠杀以尽。于是田承嗣一举“尽据相、卫四州之地自置长吏掠其精兵良马悉归魏州”1。从而扩大了他的地盘增强了实力。为了名正言顺他还胁迫魏知古与他一同巡视磁、相二州而暗中却使其侄田悦劝说诸将割耳剺面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到中使那里去请求以田承嗣为帅使者畏惧而不敢追究。

唐廷讨伐田承嗣终以武力夺取了相、卫四州之地说明了唐廷对藩帅的笼络与姑息政策的彻底破产。在这种情况下唐廷才不得不用武力征讨。这年四月唐代宗下诏暴露田承嗣劫夺州郡、对抗朝廷的罪状将他“贬永州刺史仍许一幼男女从行”同时还诏命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幽州节度留后朱滔、昭义节度李承昭、淄青节度李正己等八节度使合力讨伐田承嗣。

本来田承嗣与河北藩帅同为安、史旧将气味相投兼以婚姻关系朋比为奸。但由于他平日一向轻慢李宝臣、李正己又逢李宝臣之弟李宝正(田承嗣女婿)在魏州击马球时因马受惊撞死了田承嗣之子田维而被田承嗣所杖杀由此两镇关系恶化。这时二李主动请求讨伐田承嗣。再加上朱滔方恭顺皇室因此河北诸藩帅一时还都为朝廷效力。

1 《新唐书》卷二一o《罗绍威传》。

2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永泰元年。

1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年。

朝廷讨伐田承嗣的诏命下达以后各藩帅很快行动起来。朱滔、李宝臣与河东节度使薛兼训率军从北面进击李正己与淮西节度使李忠臣从其南侧进击一时大兵压境。讨伐战争进展很快魏博军连吃败仗。五月田承嗣将领霍荣国举磁州之地投降接着李正己也攻破了德州李忠臣率步骑四万包围了卫州。但田承嗣并不甘心束手待毙他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六月派其将裴志清进攻冀州不料裴志清却投降了李宝臣。田承嗣亲自率兵进围冀州也被李宝臣击败烧毁了辎重只得狼狈逃回。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化。田承嗣见各道兵马渐渐围拢部将也多叛逃余下的也多惶恐不安再难以相持遂于八月上表“请束身归朝”。但是他的“请束身归朝”并不是真心俯认罪而是缓兵之计。事过不几天即派其将卢子期进犯磁州。1九月李宝臣与李正己合力进围贝州田承嗣率兵去救。因朝廷对二李两军赏赐各有厚薄士卒有怨言恐怕生事变二李遂自行撤军。接着李宝臣与朱滔进攻沧州因田承嗣堂弟田庭玠固守一时也未能攻克。

北线虽暂时稳住了阵脚南线形势却十分紧张。卢子期进攻磁州眼看州城即破大功垂成不料李宝臣与昭义留后李承昭率援兵赶到内外攻击卢子期兵败被俘斩于长安。与此同时在河南诸将的攻击下田悦的军队在陈留也吃了大败仗。这使得田承嗣心里着实恐惧与不安。

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田承嗣施用了奸谋诡计先是尽力与李正己恢复友好关系。原先李正己派往魏州的使者被他囚禁起来至此田承嗣一反常态对使者礼遇崇隆他把管内户口、甲兵、谷帛之籍簿送与李正己并对他说:“承嗣今年八十有六溘死无日诸子不肖悦亦孱弱凡今日所有为公守耳岂足以辱公之师旅乎!”他跪拜于使者面前亲自奉予簿书。同时又在大厅里悬挂了李正已的画像如尊神一样“焚香事之”。田承嗣的甜言蜜语与假情假意使得李正己为之陶醉遂按兵不动。“于是河南诸道兵皆不敢进。承嗣既无南顾之虞得专意北方”1。

田承嗣在取悦于李正己、稳住了南线的阵脚以后又挑拨离间北线藩帅的关系。他得知成德节度使李宝臣乡里在范阳小时在乡里成长常欲得到故乡之地便雕刻一石上书两句谶语:“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为侣入幽燕。”暗中使人把它埋在李宝臣故乡之地又使望气者声称那里有王气李宝臣派人去挖掘果然得到一石。之后田承嗣又令说客劝他说:“公与朱滔共取沧州得之则地归国非公所有。公能舍承嗣之罪请以沧州归公仍愿从公取范阳以自效。公以精骑前驱承嗣以步卒继之蔑不克矣。”李宝臣被他说得神魂颠倒大喜过望又以此事和“谶语”相符“遂与承嗣通谋密图范阳。承嗣亦陈兵境上。”2时范阳节度留后朱滔驻军瓦桥李室臣选精锐骑兵二千夜间急驰三百多里直趋瓦桥。因两军平索一直相处友睦当朱滔军遭到李宝臣骑兵突然袭击时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毫无准备仓皇出战结果大败。李宝臣欲乘胜攻取范阳但朱滔已使雄武军使刘怦严加守卫李宝臣知有防备不敢贸然进军。田承嗣得知李宝臣中了圈套两军已经交战无暇他顾遂率兵南下并派使者告诉李宝臣说:“河内有警不暇从公石上谶文吾戏为之1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年。

1 2《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年。

耳!”1李宝臣这才如梦初醒既恼怒又羞愧但悔之已晚只好退兵。北线也相安无事了。

故伎重演唐廷调动了八个藩镇的兵力进讨魏博镇战争打了近一年始终未能取得多大进展双方相持不下。这时田承嗣曾两次上表请求入朝谢罪;李正己也屡次上表为他说情请朝廷允许他改过自新。大历十一年(776)二月唐代宗下诏赦免其罪恢复其官爵准许与家属一起入朝“其所部拒朝命者一切不问”2。

田承嗣的再次请求入朝不过是故伎重演。虽然获得了朝廷的再次赦免恢复了官爵并准许入朝但他并非诚心归顺朝廷因此逗留不朝。仅过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再次挑起了战端。同年五月汴、宋留后田神玉卒都虞候李灵曜杀死兵马使、濮州刺史孟鉴并勾结田承嗣为外援欲专擅汴、宋。但朝廷却任命永平节度使李勉兼汴、宋等八州留后以李灵曜为濮州刺史。李灵曜以有田承嗣在背后撑腰拒不奉行诏命。朝廷无亲即改命李灵曜为汴宋留后并派遣使者前往汴宋宣慰。田承嗣为了表示支持李灵曜不久即出兵攻略滑州击败了永平节度使李勉。

有田承嗣为靠山李灵曜虽被任为汴宋留后却得陇望蜀**更大。

他仿效河北诸镇擅自把自己的党羽分别任为八州刺史和县令。对于李灵曜的骄横不法朝廷不得不兴师动众。九月诏命淮西、永平、河阳三城、淮南、淄青五镇出兵讨伐李灵曜。五镇进兵神其势难当李灵曜连战失利。十月即被诸镇兵围困于汴州城内。田承嗣见李灵曜危在旦夕即派田悦率兵火救援。田悦率兵南下于匡城击败永平、淄青两镇兵并乘胜向汴州挺进。不料在汴州城北安营后夜间遭淮西裨将李重倩率轻骑数百袭击“纵横贯穿”大杀一阵营内惶恐不安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河阳三城使马燧乘机“鼓噪而入”田悦军不战而溃“将士死者相枕藉不可胜数”。李灵曜绝望无救连夜出逃逃跑中被俘被送往京师处斩。1田承嗣始终不入朝再加上助李灵曜作乱又激怒了朝廷于是唐代宗于大历十二年(777)三月再次诏令讨伐。这次颁行的讨伐诏令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田承嗣又一次上表谢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朝廷又很快“悉复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2。

这时田承嗣已据有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之地拥有军队十多万人成为河北三镇中的强者。他与其他藩帅“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专擅官爵、甲兵、租赋与刑杀之权在境内筑垒、缮兵因此“虽在中国名为藩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3。

遗患后世1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年。

2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一年。

1 2《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一年、十二年。

3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

大历十四年(779)二月田承嗣卒1。时年七十五。田承嗣虽有十一个儿子但他更喜爱的是勇冠三军的侄子田悦及其临终时遂命田悦知军事让诸子辅佐。自田承嗣专擅魏博镇以后四世传袭历时四十九年。

田承嗣是安史之乱中的干将他骁勇善战又狡诘多算反复无常。降唐后又桀骜不驯悍然劫夺他州郡与朝廷分庭抗礼开河北三镇割据称雄之肇端致使河北三镇“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2。田承嗣则是其罪魁祸。

1 田承嗣卒年史书记载不一《旧唐书》本传作“大历十三年九月”今从《资治通鉴》与《新唐书》本传。

2 《新唐书》卷二一o《藩镇魏博序》。

第二十七章唐代宗第一节率军平叛收复两京唐代宗(726—779)初名俶肃宗长子开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十五岁时封为广平王。玄宗诸孙百余个只有李俶为嫡皇孙相貌又与诸孙不同故玄宗格外喜欢他。他从小好学专攻《周礼》与《易经》学习儒家经典仁孝温恭言谈举止皆符合礼仪器宇度量弘深宽厚能断喜怒往往不见于外表。

至德元载(756)六月安禄山叛军攻占潼关李俶从肃宗、玄宗逃往成都在马嵬驿事变后他与弟建宁王李倓劝说肃宗北上灵武。肃宗于灵武即位后组建朝廷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诸将皆归他指挥调度。时李泌为元帅行军长史元帅府置于禁中广平王与李泌朝夕计议以处理军机之事。当时朝廷草创临时召募的兵员少又没有战斗力。广平王“推心示信招怀流散”及随肃宗到达彭原后“兵众数万”。

至德二载(757)正月狡猾阴险的宦官李辅国附会肃宗宠幸张良娣互相唱合。建宁王李倓屡次向肃宗奏言此事李辅国与张良娣反诬奏建宁王“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1。肃宗一怒之下赐死建宁王。广平王李俶为此有些内怕欲谋杀李辅国和张良娣经李泌劝说而止。

宰相房琯进击叛军失败郭子仪奉命回军凤翔时在途中又遭叛军重创因此叛军一时气焰嚣张屡次袭扰凤翔广平王“选求勇干频挫其锋”肃宗朝廷安宁“士心大振”。

九月广平王李俶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兵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从凤翔出东讨叛军。广平王与回纥叶护结为兄弟叶护大喜。官军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大破叛军斩敌六万人叛将张通儒弃城逃走官军一战收复长安。回纥军欲入长安大肆抢掠。原来肃宗曾与回纥约定:攻克两都之后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归回纥因此回纥欲按约定行事。广平王拜于叶护马前说:“今始得西京若遽俘掠则东京之人皆为贼固守不可复取矣愿至东京乃如约。”叶护立即跳下马答拜跪下捧着王足说:“当为殿下径往东京。”百姓、军士、胡兵见广平王下拜皆感动流泪说:“广平王真华、夷之主!”肃宗听到此事后也高兴地说:“朕不及也!”2官军整队入城百姓老幼夹道欢呼悲泣。广平王在长安停留了三天安抚士庶休养将士之后以太子少傅虢王李巨为西京留守自己率大军东追叛军。

广平王进至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安庆绪尽征洛阳守兵十五万人于新店抗击官军。官军与回纥军夹击叛军再次大败死尸遍野。广平王胜利进入陕城(今河南三门峡西)接着收复了东都。广平王进入东都后原投降安禄山父子的官员陈希烈等三百余人皆身穿素服哭泣着请罪。广平王遵照肃宗旨意皆释而不问命他们赴西京听候处理。

肃宗返回长安后大赦天下李俶改封为楚王。乾元元年(758)三月又改封为成王。四月立为皇太子并改名为豫。上元二年(761)末肃宗1 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纪者不再一一作注。

1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二载。

2 《资治通鉴》卷二二o肃宗至德二载。

患重病不理朝政即命太子监国。宝应元年(762)四月玄宗去世肃宗病危。张皇后惧太子“功高难制”暗中把越王李係召至宫中阴谋废立太子。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其密谋遂动禁兵收捕越王李係将张皇后幽闭于别殿。接着肃宗驾崩太子即位是为代宗。

第二节平定安史之乱代宗即位时叛军再度攻陷了洛阳大难未平。因此他颁下诏书说:“国之大事戎马为先朝有旧章亲贤是属。故求诸必当用制于中权存乎至公岂惭于内举。特进、奉节郡王适可天下兵马元帅。”李辅国因有翊戴之功由兵部尚书、判元帅行军司马、闲厩使进号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程元振进为右监门将军。

李辅国居功自傲骄横狂妄。他对代宗说:“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代宗愤然不平。六月即解除了他的兵部尚书、元帅行军司马之职并出居宫外。不久又派人暗中将他杀死消除了这一祸害。1十月代宗将对叛军起强大攻势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欲以郭子仪为副元帅由于程元振、鱼朝恩从中作梗而止只得以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领诸军节度行营为雍王之副会合回纥骑兵进击洛阳叛军河南等道副元帅李光弼也率军参战。官军于洛阳北横水大破叛军斩敌六万人俘虏二万人遂收复了东都。史朝义节节败退官军乘胜追击。河北叛军各节度使见大势已去纷纷向官军投降。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见四面楚歌遂逃至温泉栅(今河北卢龙境走投无路被迫在林中自缢而死。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至此终于平定了。

第三节藩镇割据的祸端经仆固怀恩奏请代宗分别任命史朝义降将薛嵩为相、卫、邢、洺、贝、磁六州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德、沧、瀛五州都防御使李怀仙仍为幽州、卢龙节度使。其时河北诸州皆已投降薛嵩皆迎拜于仆固怀恩马前“乞行间自效”如果将安、史旧将调往他地任职是轻而易举的这将可以避免出现藩镇独立割据的局面。但是仆固怀恩“恐贼平宠衰”故奏请田承嗣等分帅河北“自为党援”。唐代宗也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厌苦兵革苟冀无事因而授之”1。这一决策铸成了河北三镇独立的大错开唐代藩镇割据称雄的先河。

唐西北边防军兵强马壮战斗力很强但由于大都6续调入中原平叛吐蕃遂乘虚而入先后蚕食了河西、陇右之地。广德元年九月吐蕃军大举入寇边将再三告急程元振皆抑而不报。十月投降吐蕃的泾州刺史高晖引导吐蕃军过洺州寇掠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逼近京师。代宗获悉此事后急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御敌。但为时已晚代宗匆促逃离京城到陕州避难。幸亏郭子仪巧妙与敌周旋迫使吐蕃退出长安代宗才于十二月返回长安宫。百官论奏骠骑大将军、判元帅行军司马程元振“专权自恣”贻误了军机代宗遂罢免了程元振官爵放归乡里后又流配于江陵1。

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为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等人激反勾引回纥、吐蕃三十万军马进逼奉天代宗命郭子仪率兵抵御。怀恩得暴病死于途中。仆固怀恩两次勾引胡寇成为国家的大患但代宗前后所制敕未曾说他反叛及听到他暴死的消息还对侍从说:“怀恩不反为左右所误耳!”21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广德元年。

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

2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永泰元年。

第四节崇信佛教宠任宦官代宗崇信佛教相信因果报应之说每有边患则令僧人念《仁王经》以禳灾。永泰元年(765)九月吐蕃军进至奉天京师戒严代宗命从宫内取出两部《仁王经》分别送于资圣、西明二寺在每寺内设百尺高座由僧人高声诵读直至吐蕃军逼近京师才停止这一活动。十月吐蕃军至邠州代宗再次命僧人于资圣寺讲《仁王经》。

大历二年(767)六月鱼朝恩奏请以先赐庄为章敬寺用以为章敬太后冥福。修造得极其宏伟壮丽。都市的木材不够用又奏请拆毁曲江及华清馆以取其木材用。进士高郢上书说:“古之明王积善以致福不费材以求福;修德以消祸不劳人以禳祸。今兴造急促昼夜不息力不逮者随以榜笞愁痛之声盈于道路以此望福臣恐不然。”1代宗仍置之不理。

代宗尝于禁中供养一百多个僧人胡僧不空官至卿监还封为国公出入禁中势如权贵“京畿良田美利多归僧寺”。代宗还下令不许箠曳僧尼。在五台上造金阁寺“铸铜涂金为瓦所费巨亿”。宰相王缙尤为佞佛他见代宗闲暇时则多谈论佛事“由是中外臣民承流相化皆废人事而奉佛政刑日紊矣”2。代宗优宠宦官。凡宦官奉命出使四方从不禁止其所求取即使奉命恩赐妃族回来后也问宦官所得多少。如果给宦官的财物少代宗则以为轻慢天子使者“由是中使公求赂遗无所忌惮”。宰相常贮钱于阁中每逢中使来赐一物宣一旨从未有空手回去的。若宦官出使州县传送文书取货“与赋税同皆重载而归”。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倍受尊宠权势甚至过宰臣。但是代宗也能惩治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大宦官李辅国、程元振先后遭诛贬。大历五年(77o)三月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左监门卫大将军兼神策军使、内侍监鱼朝恩宠幸无比势倾朝野凌辱宰相。朝廷政事要是没有他参预他则愤怒地说:“天下事有不由我者耶!”代宗知群臣皆怨恨他便与宰相元载密谋一次禁中宴会会后将他留下侍卫把他缢死对外则声称“朝恩受诏乃自缢”。11 2《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二年。

1 《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五年。

第五节理财和用人代宗在位时期虽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所面临的是经济残破户口流散农桑失业财赋收入锐减的局面。再加上抵御吐蕃的进犯兵革岁动军费增大财政更是拮据。在这种情况下他重用了杰出的理财家刘晏。刘晏先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因与程元振有涉罢知政事不久又以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常平使后再次进为吏部尚书领使职如故。刘晏掌管全国财赋十几年他兴利除弊改革漕运和榷盐中的弊端使江南财赋源源运进关中“民不加赋而国富饶”有力地支持了平叛与对外防御战争。代宗始终重用刘晏在代宗晚年宰相常衮欲夺其实权奏任尚书左仆射代宗以刘晏“使务方理代其任者难其人”2仍然让他兼领使务。

代宗还重用了名将郭子仪。代宗即位初期曾屡次欲起用郭子仪由于遭大宦官鱼朝恩、程元振、李辅国的反对而未能如愿。自广德元年(763)十月吐蕃来犯开始以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抵御起此后又让其兼任河中、朔方等节度使进为司徒、中书令封汾阳王对他一直深信不疑。代宗女升平公主下嫁子仪子郭暖一次两人生了口角郭暖说:“汝依乃父为天子耶?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怒告其父代宗听了却毫不见怪对公主说:“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子岂汝家所有邪!”郭子仪因儿子说了这样犯上作乱的话马上囚禁了郭暖并入朝谢罪。代宗并未将他治罪反安慰他说:“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1代宗的宠信使郭子仪充分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干在维护国家的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当然代宗也有用非其人之处。就他任用的宰相而言先任用的宰相元载专擅朝政贪赃枉法贿赂公行;晚年又以宰相常衮当国虽杜绝贿赂用人却无所鉴别贤愚同滞。故有人评论说:“代宗惑释氏业报轻重之说政事托于宰相而元载专权乱国事以货成。及常衮为相虽货贿不行而介僻自专升降多失其人。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濌伯。”因此京师人编了一打油诗:“常分别元好钱贤者愚愚者贤。”崔祐甫也指责朝政说:“朝廷上下相蒙善恶同政。清曹峻府为鼠辈养资岂所以裨政耶?”2这不能不说是唐代宗用人的失误之处。

代宗任用安、史旧将为河北藩帅更是他的重大失误。肇祸端的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先为安、史父子立祠堂还尊为“四圣”并向朝廷求任宰相。这分明是为叛逆之扬幡招魂说明其叛乱之心不死。代宗却不敢大张挞伐只令内侍孙知古讽劝他毁掉祠堂并加平章事以满足其奢望。大历十年(775)田承嗣唆使昭义镇将吏作乱然后他以救援为名出兵攻取了相州。接着又暗杀了卫州刺史薛雄乘机兼并其地。代宗曾调藩镇征伐当田承嗣见形势于己不利时则上表谢罪并请入朝代宗赦免其罪。但不久田承嗣又故伎重演攻掠其他州县。翌年五月田承嗣助汴宋留后李灵曜作乱朝廷下令讨伐当李灵曜兵败形势于田承嗣不利他又上表谢罪代宗“亦2 《旧唐书》卷一二三《刘晏传》。

1 《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二年。

2 《唐语林》卷三。

无如之何”并“悉复承嗣官爵仍令不必入朝”。1由于代宗对田承嗣的独立割据无力讨伐姑息养奸至代宗末年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已基本上形成。平卢节度使李正己据有淄、青、齐、海、登、莱、沂、密、德、棣十州之地在平定李灵曜之乱时又兼并了曹、濮、徐、兖、郓五州拥兵十万雄踞东方。田承嗣据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李宝臣据恒、易、赵、深、冀、沧七州各拥兵五万。他们“相与根据蟠结虽奉事朝廷而不用其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皆自专之”。如果朝廷建造一城增一兵他们则有怨言往往猜忌而在自己境内则大肆筑垒缮兵。河北三镇“虽在中国名藩臣而实如蛮貊异域焉”2。终唐之世这种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未能改变。

代宗处理政事有时还很认真。大历十二年(777)十月京兆尹黎干奏说水灾损害农田三万一千顷而户部侍郎、判度支韩滉却说损害不多。兼渭南令刘藻曲附韩滉也声称部内土地未受水灾。代宗派御史赵计检查渭南受灾情况他又曲附韩滉说未受灾。代宗说:“水旱咸均不宜渭南独免。”于是再命御史朱敖去复查上奏说渭南受灾面积为三千顷。代宗感叹说:“县令职在字人不损亦宜称损损而不闻岂有恤隐之意耶!”遂将刘藻、赵计贬官。

代宗对皇亲国戚要求尚严不容戚属违法乱纪。大历四年(769)七月皇姨弟薛华因酒色私忿杀死了三人并将尸体丢在井下以掩盖其罪恶。事后代宗将皇姨弟拘捕入狱诏令赐其自尽。并为此还特意颁下一道诏书。大历十三年(778)正月泾水流域百姓上诉说泾水为水硙所阻塞不能灌溉土地京兆尹黎干为民请命代宗诏令撤去泾水所置水硙放水与民灌溉土地。正巧升平公主及其夫郭暖家皆立硙于水上公主入见父皇请予保留。代宗说:“吾为苍生若可为诸戚唱!”升平公主听了即日与郭暖家将水硙拆毁“由是废者八十所”1。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三日代宗患了重病。二十一日制命皇太子监国当晚晏驾于紫宸殿之内殿。时年五十四。十月葬于元陵庙号代宗。

唐代宗早年曾指挥了平叛战争收复了两都即位后平定了安、史之乱。由于决策失误任用安、史旧将分帅河北加上国力不足以平定跋扈的藩帅遂姑息养奸终于促成了河北三镇独立割据的局面。他优宠宦官但又能惩治作恶多端的大宦官没有出现宦官之祸。代宗在位十八年内忧外患连绵不断但他信用刘晏与郭子仪才艰难地维持其统治地位。

1 2《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二年。

1 《新唐书》卷八三《升平公主传》。

第二十八章郭子仪第一节力战叛军克复两京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敬之历绥、渭、桂、寿、泗五州刺史赠太保追封祁国公。子仪长得体貌出众始以武举高等补为左卫长史历任诸军使。天宝八载(749)于木剌山置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命子仪领其使拜左卫大将军。十三载(754)又因该地偏僻不能耕种遂迁于永清栅北(今内蒙乌拉特旗东北)改横塞为天德军以子仪为军使并兼任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翌年安禄山反叛于范阳在艰苦的平叛战争中他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和尽忠报国的思想。

天宝十四载(755)十月安禄山动了武装叛乱十一月即攻占了东都洛阳。玄宗任命郭子仪为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并命他率军东征。子仪迅即率军出单于府(今内蒙和林格尔北)收编了静边军杀叛将周万顷又于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进而收复云中(今山西大同)、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开通了东陉(今山西代县东)为官军进军河北扫清了道路因功加官御史大夫。

至德元载(756)正月叛将蔡希德攻陷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被俘河北大部分郡县失守。李光弼受郭子仪举荐出任河东节度使先进军河北收复了常山。四月郭子仪率朔方精兵出井陉与李光弼合军于九门县城南大败史思明军接着又南攻赵郡(今河北赵县)俘虏四千人。郭子仪与李光弼回师常山史思明又收集散兵数万尾随其后。子仪选骁骑轮番挑战乘叛军疲惫之机于沙河大败之。安禄山听说河北失利急派精兵数万增援。当官军至恒阳后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尹子奇也随之而至。郭子仪一方面坚壁固守另一方面又采取了“贼来则守贼去则追昼扬其兵夕袭其幕”的灵活机动战术使叛军昼夜不得休息。至六月子仪见叛军疲惫不堪遂与李光弼出军于嘉山大败叛军斩敌四万人活捉五千缴获战马五千匹史思明露跣足狼狈逃往博陵“于是河北十余郡皆斩贼守者以迎王师”官军声威大振。

这时叛军西面受阻南进不得形势有利于官军。郭子仪与李光弼上奏玄宗“请引兵北取范阳覆其巢穴质贼党妻子以招之贼必内溃”。并请求让哥舒翰扼守潼关“唯应固守以弊之不可轻出”。1但由于玄宗的昏庸错误地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致使二十万大军一战而瓦解潼关失守玄宗逃往成都太子北上灵武组建朝廷郭子仪也只得退守河东。

肃宗重新部署军事力量平叛。八月郭子仪与李光弼奉命率步骑五万开赴灵武时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兼朔方节度使。肃宗阅兵之后大军南下彭原逼近长安。宰相房琯自请讨伐叛军反为叛军击败丧师近万人。肃宗惨淡经营的军队损失过半“唯依朔方军为根本”。十一月叛将阿史那从礼率同罗、仆骨部五千骑兵出塞诱使河曲九府、六胡州部落数万人欲袭击肃宗所在地。郭子仪与回纥领葛罗支联兵进击斩获数万人遂平定了河曲解除了朝廷的后顾之忧。

1 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1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肃宗至德元载。

至德二载(757)三月郭子仪率兵进攻潼关叛将崔乾祐退保蒲津。原陷入叛军的唐官吏赵复等四人为官军做内应郭子仪进攻蒲州时内外呼应叛军大败崔乾祐逃往安邑。子仪进兵永丰仓击败叛将安守忠遂收复了陕郡永丰仓“自是潼、陕之间无复寇抄”。

其时叛军生内讧。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即伪帝位众叛将不服。唐肃宗欲动攻势以收复两京。四月遂以郭子仪为司空、天下兵马副元帅命他率兵赴凤翔(今陕西凤翔)肃宗所在地。子仪奉命率军西进行至长安西清渠遭叛将安守忠、李归仁阻截相持七日官军不能前进。五月叛军以退兵引诱官军追击设长蛇阵分尾两翼夹击官军官军大败“军资器械尽弃之”1。子仪退守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因清渠之败引咎自贬为尚书左仆射。

九月肃宗请回纥出兵助战以收复两京怀仁可汗子叶护率精骑四千至凤翔。临行前肃宗对副元帅郭子仪说事情成败在此一举子仪表示说:“此行不捷臣必死之”2。决心为收复两京以尽死力。十二日郭子仪与元帅广平王李俶率朔方等军及回纥、西域之兵计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出师凤翔东取长安。二十七日进至长安西于香积寺北、沣水之东摆开阵势郭子仪为中军叛将李归仁率十万之众迎战两军激战回纥兵从叛军背后出战前后夹击战至傍晚叛军全线溃败伤亡六万多人余众逃入城内叛将张通儒当晚弃城逃往陕州。官军一战收复了长安。郭子仪率蕃、汉兵乘胜追击至潼关连克华阴、弘农二郡。

十月安庆绪命严庄尽调洛阳之兵十万增援陕州与张通儒共拒官军屯驻陕城之西依山为阵。郭子仪率大军从正面进攻回纥军从背后袭击。回纥军登山时因搜捕伏兵交战稍晚官军初战不利。当回纥军在叛军背后出现时叛军立即溃败死尸满山遍野。严庄、张通儒丢弃陕州逃回洛阳又很快与安庆绪逃往河北相州。子仪奉广平王进入东都并于天津桥南陈兵侍卫。此时河东、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已收复子仪因功加司徒封代国公食邑千户。不久郭子仪入朝肃宗命以兵仪军容于灞上迎接并慰劳他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十二月郭子仪又返回东都奉命经营北讨安庆绪事。

1 2《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二载。

第二节宦官谗毁失权无怨乾元元年(758)七月郭子仪于黄河之上击败叛军并擒获叛将安守忠上献遂入朝京师。肃宗诏令百官于长乐驿迎接并亲自于望春楼等待子仪进为中书令。不久肃宗诏命九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以郭子仪、李光弼皆为元勋难相统属只用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却不设立元帅。十月郭子仪率兵从杏园渡过黄河军至获嘉(今属河南)击败安太清军斩四千人俘五百人。安太清逃往卫州(治今河南汲县)据城而守。子仪遂乘胜进围卫州鲁炅等节度使也相继来到卫州城下。安庆绪闻讯调动相州之兵七万并亲自南下救卫州。子仪先使射手三千人埋伏于营垣之内并告诫他们说:“我退贼必逐我汝乃登垒鼓噪而射之。”两军交战不久子仪假装兵败退至垒下伏兵立刻登上垒垣乱箭齐箭如雨下叛军纷纷中箭只得退走子仪遂回军追击安庆绪大败而逃其弟安庆和被俘处死。郭子仪一战而攻克了卫州并乘胜追击直指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其他各节度使也先后率兵抵达相州。安庆绪困兽犹斗收拾散兵败将于城西愁思岗负隅顽抗又被官军击败。此战前后斩三万人俘获千余人。安庆绪黔驴技穷龟缩在城内派人向史思明乞救。官军遂包围了邺城1。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围困相州筑壁垒两道挖了三道壕沟把这座孤城围得水泄不通。官军还堵截漳水引河水灌城城内井泉溢水人们“构栈而居”粮草俱尽州城危在旦夕。“而诸军既无统帅进退无所禀”城久攻不下官军懈怠“上下解体”。乾元二年(759)三月史思明以为时机成熟亲率精兵五万于安阳河北与官军决战。时官军多达六十万李光弼军等先与叛军交锋“杀伤相半”郭子仪尚未布好阵势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大树连根拔起霎时天昏地暗对面不见人。两军大惊而溃。官军因无统一号令诸节度使各自逃归本镇。郭子仪军退向河阳毁河阳桥以保东都。这次兵溃朔方军战马万匹只存三千;甲仗十万件遗弃殆尽损失极为严重。而且东都士民惊骇纷纷逃往山谷躲避。1郭子仪军至河阳(今河南孟县南)兵士相惊又奔缺门(今河南新息东)诸将相继而至将士仍有数万人。子仪依从了都虞候张用济的建议以守河阳有利即派都游弈使韩游瓖将五百骑兵急趋河阳张用济率步兵五千人继之。官军刚至河阳叛将周挚也随之赶到见有官军守卫即自行撤走。各节度使因相州兵败而上表请罪肃宗皆释而不问还任命郭子仪为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权知东都留守。

相州之败肃宗未责怪诸节度使身为观军容宣慰使、实际上起统率九节度使作用的鱼朝恩不但不引咎自责反因忌害郭子仪军功把相州之败的责任都推到子仪的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七月肃宗将郭子仪召还京师命赵王李係为天下兵马元帅以李光弼为副帅代领朔方节度使从而剥夺了郭子仪的兵权。但他却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恩怨“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

当时东都再次陷入叛军之手史思明率军于河阳同官军猛烈交战并数次西攻陕州气焰嚣张。同时党项也乘机侵扰边城。在这种情况下百1 《资治通鉴》卷二二o肃宗乾元元年。

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肃宗乾元二年。

官多认为不应该把郭子仪置于散地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上元元年(76o)正月以郭子仪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却不让赴镇仍留在京师不过“假其威名以镇之”。直到九月八日在朝官的强烈呼吁下才命郭子仪出镇邠州(今陕西彬县)。党项素闻郭子仪威名听说郭子仪已赴镇遂撤兵而去。二十一日肃宗又颁下制书命郭子仪统率诸道兵自朔方直取范阳然后回师平定河北并征调射生英武等禁军及朔方、鄜坊、邠宁、泾原诸道蕃、汉兵共七万人“皆受子仪节度”。这一作战方案李泌早已向肃宗建议过不失为英明决策。如果能付诸实施的话史思明有后顾之忧而且郭子仪与李光弼成南北夹攻之势必将会加快平叛进程。但是祸国殃民的宦官鱼朝恩以私害公制书已颁下十来天“复为鱼朝恩所沮事竟不行”1。

宝应元年(762)二月河东节度使为乱军所杀推立代州刺史辛云京为节度使。绛州突将王元振也作乱杀朔方等诸道行营都统李国贞。朝廷担心太原乱军与绛州合纵联合叛军不是一般将领所能镇服的遂封郭子仪为汾阳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泽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副元帅。子仪辞行时肃宗正患重病将他召入卧室付以重托说:“河东之事一以委卿。”叛军见河东兵乱有机可乘史朝义派兵包围泽州。郭子仪调定**前去救援叛军听说援军将到即撤围而去。郭子仪至行营王元振自以为有功。原来朔方将士不喜李国贞治军严厉皆思子仪治军宽厚故王元振乘机作乱。但郭子仪不徇私情斥责他说:“汝临贼境辄害主将若贼乘其衅无绛州矣。吾为宰相岂受一卒之私耶!”五月收捕王元振及其同谋者四十人皆处以死刑。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知郭子仪惩治了乱将也处死作乱者数十人“由是河东诸镇率皆奉法”。2唐代宗即位后宦官穆元振专权用事自以为有翊戴之功忌妒宿将大臣以郭子仪功高难制极力从中挑拨离间于是又罢免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职加实封七百户充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怕谗言坏了大事为了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无二以消除新即位皇帝对自己的猜疑之心遂将自灵武出师以来肃宗前后所赐手敕、诏书千余件汇编成二十卷上奏代宗。代宗看过之后下诏书答谢说:“肤不德不明俾大臣忧疑朕之过也。朕甚自愧公勿以为虑。”以好言好语来安慰郭子仪。

七月再次任命郭子仪知朔方、河东、北庭、泽、潞、沁、陈、郑等节度行营及兴平等军副元帅。八月郭子仪自河东入朝程元振忌妒子仪功高任重屡次在代宗面前诋毁他。子仪心中忧虑不安上表请解除副元帅、节度使职务代宗安慰他一番遂留其在京师。时承李光弼邙山新败官军受挫叛军谋攻陕州。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雍王刚过弱冠之年不熟悉军旅之事代宗欲以历经战阵的老将郭子仪为副元帅佐雍王平定乱军再次遭到宦官程元振、李辅国的阻挠而止。

大历二年(767)十二月郭子仪父亲之墓被人盗掘官府未能捕获盗墓人。人们都以为鱼朝恩一向妒嫉郭子仪怀疑是他指使人干的子仪也深知其原由。盗掘祖坟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污辱。当郭子仪入朝时人们都以为会喋血京师公卿大臣也深感不安。可是当代宗向他讲述了此事他却哭泣着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肃宗上元元年。

2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肃宗宝应元年。

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郭子仪宽厚待人犯而不校尽力把大事化小朝廷上下才相安无事。

尽管鱼朝恩一再诋毁、离间坏事做绝郭子仪对他仍是以诚相待。大历四年(769)正月郭子仪入朝时鱼朝恩邀他去章敬寺宰相元载暗中使人告诉子仪“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将士们请内衣甲三百人随从侍卫他又不允说:“我国之大臣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来汝曹欲何为!”遂以家僮数人随从前往。朝恩亲来迎接见其随从甚少很感惊讶子仪把所听到的事如实相告并且说:“恐烦公经营耳。”朝恩听了很受感动抚膺捧手流着眼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1郭子仪英勇绝**高盖世因此屡遭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程元振忌妒多次失掉兵权但他为人宽厚不计较个人恩怨一心奉国殊不介意。他前后“遭罹悻臣程元振、鱼朝恩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

1 《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四年。

第三节御敌边关安定社稷自安史之乱以来西北的精兵猛将多调入中原参加平叛战争而留下的多老弱病残不堪战斗吐蕃遂乘虚而入几年间西北各州相继沦陷而且吐蕃势力还渐向内地延伸。因此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唐廷又面临着边患问题。在平叛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郭子仪已近古稀之年又马不停蹄投入了抵御边患的战斗中。

广德元年(763)四月叛史朝义刚传京师被置于闲散之地的郭子仪屡次向代宗奏言:“吐蕃、党项不可忽宜早为之备。”1这位老将军已经洞察出吐蕃、党项等对唐朝的严重威胁再三提请代宗予以高度重视。七月吐蕃军大举进攻边将频频告急大宦官程元振皆扣压不报代宗一无所知。到了十月吐蕃军进犯泾州刺史高晖举城投降又为吐蕃作向导因此吐蕃军很快下邠州进至奉天(今陕西乾县)、武功京师震动。代宗这才知道吐蕃军已逼近京畿急忙命雍王李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并火出镇凤翔以抵御吐蕃。

时郭子仪闲废日久手下部曲离散至此召募仅有二十骑。刚行至咸阳吐蕃会同吐谷浑、党项、氐、羌等二十余万人弥漫数十里已从司竹园(今陕西周至)渡过渭水循山东进。郭子仪兵马甚少无法应敌急使判官中书舍人王延昌入奏请增加兵马但却遭程元振拒绝。

代宗方调兵遣将吐蕃军已过便桥(今陕西咸阳西南)措手不及便仓皇逃往陕州六军逃散。郭子仪急忙从咸阳回长安及至长安代宗已渡过浐水。时射生将王献忠叛唐率四百骑兵进入长安胁迫丰王李珙等十王西降吐蕃。至城西开远门时恰遇郭子仪郭子仪责备了丰王之后便派人将丰王一行押送到代宗处。

吐蕃军进入长安立广武王李承宏为帝。郭子仪循南山至商州(今陕西商县)收得武关防兵及六军散卒四千人军势渐振。代宗恐吐蕃军东出潼关命他赴陕州。子仪上表说:“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若出兵蓝田虏必不敢东向。”2随即命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兵出蓝田以观察吐蕃情况。全绪与前光禄卿殷仲卿率守蓝田兵千余人渡过浐水吐蕃一时不知虚实有些畏惧。全绪又使射生将王甫入城纠集数百少年夜间在朱雀街击鼓呐喊吐蕃军遂惊惶逃出。吐蕃军占领长安仅十三天。代宗以郭子仪为西京留守。

自代宗狼狈东逃百官都归咎于程元振谏官频论此事。程元振心里害怕又以郭子仪新立大功不想还京劝说代宗以洛阳为都。代宗应允迁都的诏书已颁下数日郭子仪闻知后迅即上表论奏此事认为长安地势险要东都久陷于叛军残破不堪表示愿练兵御敌再造邦家。代宗阅完奏表感动流泪对侍臣说:“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可亟还京师。”十一月代宗驾还长安宫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停车慰劳他说:“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遂赐以铁券并图子仪像于凌烟阁。

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唐廷于各地多置节度使以制要冲之地。郭子仪认为现在平叛战争已经结束而诸道节度使仍拥有重兵“耗蠹百姓”且易于割据称雄于朝廷不利遂上表请罢免诸道节度使。为使这项工作能顺利进1 2《资治通鉴》卷二二二代宗广德元年。

行请先从他自身开始。广德二年(764)六月罢免了郭子仪河中节度使的职务子仪又请解除自己的关内副元帅之职代宗未能同意。尽管郭子仪率先请罢免自己兼任的河中节度使职务但由于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阻力很大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仆固怀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卓著但由于各种矛盾的斗争最终走上了叛唐的道路。并勾结回纥、吐蕃军进攻东都。代宗召问郭子仪御敌方略子仪胸有成竹地说:“怀恩勇而少恩士心不附所以能入寇者因思归之士耳。怀恩本臣偏裨其麾下皆臣部曲必不忍以锋刃相向以此知其无能也。”代宗遂命郭子仪出镇奉天御敌。十月回纥与吐蕃军进逼奉天诸将请战子仪不同意他说:“敌军深入吾地利于战吾坚壁以待之彼以吾为怯必不戒乃可破也。若遽战而不利则众心离矣。敢言战者斩!”1第二天夜里子仪于乾陵之南布阵。翌日未明敌军大队人马赶到原以为郭子仪毫无准备欲袭击奉天忽见大军阵列一时惊慌失措遂不战而退。子仪使裨将李怀光率五千骑兵追击。敌军至邠州又攻不下于是便渡过泾水而逃。十二月代宗加授郭子仪为尚书令子仪以太宗曾任此官坚决推辞不受。不久还镇河中。

永泰元年(765)九月仆固怀恩假称代宗晏驾郭子仪也死再次勾引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等率三十万大军深入唐朝内地在掳掠了泾州、邠州后进入礼泉(今陕西礼泉北)、奉天县境。唐代宗即忙命郭子仪屯兵泾阳(今属陕西)并亲自率兵驻扎于苑中。

郭子仪奉命进驻泾阳兵将才一万人。刚到泾阳回纥、吐蕃数十万骑兵已经从四方云合把泾阳城围困起来。在强敌面前郭子仪沉着镇静一面使部将李国臣、高升、魏楚玉、陈回光、朱元琮各当一面而自己率甲骑二千人出入于阵中。回纥原以为郭子仪去世代宗晏驾才与吐蕃军联合进犯。至此听说郭子仪健在知道上了仆固怀恩的当。郭子仪派使者告谕回纥领说:“昔回纥涉万里勘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领动心欲面见子仪子仪将往左右劝谏说戎狄不讲信用不可深入虎穴。子仪为了社稷安全已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对大家说:“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铁骑五百护行子仪又不答应只以数十骑相随前往。回纥军见郭子仪走近个个剑拔弩张。子仪摘下头盔面见回纥领对他说:“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耶?”回纥兵皆放下兵器下马而拜。子仪又与领共同饮酒赠送锦彩联欢誓结友好。子仪还乘机劝他们说:“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回纥领应允了。吐蕃军见郭子仪独与回纥相来往心中猜疑遂连夜退走。郭子仪先派部将白元光与回纥军追击自己率大军继之而行在灵台西原(今甘肃泾川境)击败吐蕃军。郭子仪冒险与回纥领面晤以诚相待使回纥军反戈一击大破吐蕃军化险为夷为保卫唐朝的安全再建大功加实封二百户。

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三代宗广德二年。

第四节威镇天下功盖一代郭子仪威镇中外。魏博节度使田承嗣飞扬跋扈屡次侵扰他镇对朝廷傲狠无礼。郭子仪派其使者至魏州田承嗣朝西跪拜迎接他指着自己的两膝对使者说:“兹膝不屈于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李灵曜作乱窃据了汴州凡过往其境的公私财赋一概扣留不放运河交通阻断唯郭子仪封币过其境时不但不敢扣留分文还令人武装护送。诸藩帅畏惧如此。

郭子仪麾下宿将数十人“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如部曲然”其幕府六十余人后皆为将相显官。表现了他的取士得才知人善任。他赏罚分明。郭子仪禁止无故在军营中走马。妻南阳夫人乳母之子犯了禁令被都虞候杖罚致死诸子向子仪哭诉并说都虞候专横被子仪斥退。第二天他将此事告诉了幕僚并叹息说:“子仪之子皆奴材也。不赏父之都虞候而惜母之乳母子非奴材而何!”1但郭子仪处事也偶有失误之处。大历十三年(778)朔方节度副使张昙性情刚正直率子仪却以为他是武人轻视自己心里怨恨他。孔目官吴曜正为子仪所信任便乘机构陷他子仪便诬奏张昙“扇动军众”将他处死。掌书记高郢极力为张昙分辩子仪执意不从又上奏朝廷将他贬为猗氏县丞。其僚佐见他处事如此不公多称病请求离去。这时郭子仪才翻然悔悟把求去的僚佐都向朝廷加以推荐并说:“吴曜误我。”遂将吴曜从军中逐去。2大历十四年(779)闰五月德宗即位。时郭子仪以司徒、中书令的身份兼领河中尹、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关内·河东元帅、朔方节度、关内支度·盐池·六城水运大使、押蕃部并营田及河阳观察等使集多职于一身。代宗尝因他“权任既重功名复大性宽大政令颇不肃”欲分其权又感到为难经久不决。闰五月十五日德宗诏令尊郭子仪为“尚父”加太尉兼中书令增实封满二千户子弟、诸婿迁官者十余人罢免了其副元帅与诸使之职以其裨将李怀光等人分领其任。3建中二年(781)夏郭子仪患了重病德宗命舒王李谊去郭府传达诏旨表示慰问。六月十四日卒时年八十五岁。德宗听到噩耗为之震悼废朝五日并特下诏书颂扬了郭子仪在平定内乱、安定社稷及保卫国家、“柱石四朝”的丰功伟绩赠官太师陪葬建陵。丧葬费用皆由官府供给。百官依次前去吊哭。旧令一品坟高一丈八尺德宗特恩准将其坟墓再加高十尺。在送葬那天德宗亲至安福门临哭送丧百官陪位哭泣。谥曰忠武配享代宗庙庭。

郭子仪家族贵盛宅居长安亲仁里占其四分之一。八子七婿皆为朝廷显官。诸孙数十甚至不能识别。每年俸禄收入二十四万缗尚不计其他私财在内“前后赐良田、美器、名园、甲馆不胜纪”。

郭子仪历经玄、肃、代、德四朝身居要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他为人宽厚大度对国家赤胆忠心不计较个人恩怨虽屡遭幸臣诋毁、失去兵柄而毫不介意。唐代史臣裴垍称赞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

1 《资治通鉴》卷二二四代宗大历三年。

2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三年。

3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代宗大历十四年。

第二十九章李光弼高仙芝第一节李光弼进军河北初战告捷李光弼(7o8—764)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人。父李楷洛原为契丹族酋长武则天时归附唐朝先后任左羽林大将军、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善战闻名在一次反击吐蕃的战斗后死于归途中赠营州都督谥曰忠烈。李光弼从小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喜欢读班固的《汉书》。开始入军旅任左卫郎以后累迁左清率兼安北都护。天宝五载(746)得到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青睐补为兵马使充任赤水军使。王忠嗣特别器重他常说:“光弼必居我位。”天宝十三载(754)李光弼进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

翌年“渔阳鼙鼓动地来”震惊中外的安史之乱李光弼在艰难的平叛战争中得以挥其军事才干因而使他成为“中兴名将”。

唐玄宗晚年荒怠朝政政治日趋**对安禄山叛乱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军事防御因此安禄山自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于范阳起兵南下所过州县多望风瓦解势如破竹只用了三十多天的时间即迅攻占了河北、河南大部东都洛阳也陷于叛军之手。玄宗一面命哥舒翰率十几万大军驻守潼关阻止叛军西进另一方面下令朔方、河西、陇右各节度使率兵赶赴京师。经郭子仪推荐李光弼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又加任魏郡太守、河北道采访使等职。至德元载(756)二月率蕃、汉步骑万余人及太原弓弩手三千人东出井陉以收复常山郡。

常山郡(治今河北正定)是河北的军事要地其“地控燕、蓟路通河、洛”西有井陉之险是叛军南北的咽喉之地。李光弼率军进至常山郡内团练兵(地方部队)立即响应捆绑叛将安思义出降。李光弼由大西北刚到河北人地两生便亲自为他解绑好言劝降了他并询问他一些军事情况。安思义很受感动遂向李光弼出谋划策说:“大夫士马远来疲敝猝遇大敌恐未易当;不如移军入城早为备御先料胜负然后出兵。胡骑虽锐不能持重苟不获利气沮心离于时乃可图矣。思明今在饶阳去此不二百里昨暮羽书已去计其先锋来晨必至而大军继之不可不留意也。”李光弼觉得他言之有理遂将军队开进城中待敌。1史思明闻报常山失守立刻停止围攻饶阳迅率大军赶来。第二天黎明先头骑兵即奔至常山城下史思明也随之而到共有二万多骑兵直压城下。李光弼命五千名步兵从东城门出战叛军却堵住城门不肯后退唐军不得出。李光弼遂命五百名弓弩手于城上齐射叛军只得后退;李光弼又把弓弩手一千人分为四队轮番射敌叛军招架不住史思明收军于道北。李光弼又出兵五千人于道南组成枪城夹滹沱水布阵;思明屡次以骑兵搏战唐军弓弩手乱箭齐射叛军纷纷落马人马中箭者过半。史思明见只用骑兵难以取胜暂时退下阵去等步兵赶到再行决战。

这时忽然有人来报告说:叛军步兵五千人从饶阳来昼夜行军一百七1 本节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注出。

1 《资治通鉴》卷二一七肃宗至德元载。

十里如今正在九门南逢壁(今正定县东)休息。李光弼闻报立刻派出数千轻骑偃旗息鼓悄悄奔至逢壁此时叛军正在吃饭唐骑兵一阵冲杀犹如秋风扫落叶一样几乎斩尽杀绝。史思明失去步兵势孤力单只好退守九门县。李光弼初战告捷河北军民受到鼓舞常山郡所属九县唯九门、蒿城尚为叛军据守其余七县重又归唐。

河北大部分郡县仍为叛军占据李光弼虽收复常山郡大部但由于孤军深入叛军腹地史思明又常用骑兵断绝粮道因此其处境一时仍十分困难。这年四月郭子仪亦率大军至常山与李光弼会师蕃、汉步骑计十余万官军力量大为增强。李光弼与郭子仪进击史思明于九门城南大败叛军。叛将史思明逃奔赵郡(今河北赵县)蔡希德逃往洛阳向安禄山求援。李光弼又乘胜进攻赵郡一战破城史思明又逃往博陵(今河北定县)。李光弼军纪严明当攻破赵郡后他坐在城门上每逢见到抢劫了财物的士兵立命归还原主城中百姓大悦。于是“景城、河间、信都、清河、平原、博平六郡皆结营自守以附光弼”。

五月李光弼与郭子仪回师常山史思明收散卒数万尾随其后。郭子仪与李光弼先选骁骑轮番挑战持续了三天弄得叛军人困马乏迫使史思明退军官军又乘机追杀于沙河大败叛军。这时安禄山使蔡希德率步骑二万北上加入史思明军;又使牛廷珍从范阳等郡兵万余人增援。这样史思明军又猛增至五万余人其中同罗、曳落河(即壮士)占五分之一。因此叛军一时声势大振遂鼓噪而来。李光弼与郭子仪一面“深沟高垒”一面又采取了“贼来则守去则追之昼则耀兵夜斫其营”的灵活机动的战术1叛军日夜不得休息。数日之后叛军锐气尽挫李光弼则与郭子仪抓住战机与叛军在嘉山决战大破叛军斩四万级俘虏千余人。在混战中史思明跌下战马丢失了头盔与靴子露出髻光着脚拿着折断的半截枪至日暮才狼狈逃回军营。他感到军营难以坚守遂弃营逃往博陵李光弼随即包围了博陵。

李光弼、郭子仪的嘉山之战是平定安史之乱中的次大捷它沉重地打击了叛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河北军民的抗敌斗争河北十余郡皆杀贼守将而相继归唐叛军从范阳至洛阳的南北通路再次受阻叛军“往来者皆轻骑窃过多为官军所获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摇心”2。

固守太原痛歼叛军李光弼与郭子仪在常山站稳脚跟后便上言玄宗请求率兵北击范阳以捣毁叛军巢穴。这时叛军西部受阻于潼关南部受阻于睢阳北路又几乎断绝。在安禄山一筹莫展的时候唐玄宗却错误地决定让镇守潼关的哥舒翰出关作战致使哥舒翰十几万大军一战而溃潼关失守。接着玄宗逃往成都西京长安也沦陷了。整个形势急转直下李光弼与郭子仪不得不撤兵西守井陉以阻止叛军西进河东。

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肃宗组成了新朝廷又调集诸路军马重新部署兵力以收复失地。李光弼奉命率军会师灵武。接着肃宗任命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唐称太原为北京)留守、同1 2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肃宗至德元载。

中书门下平章事率景城、河间郡兵五千人开赴太原。

在李光弼开赴太原前原节度使王承业军政荒乱玄宗命侍御史崔众代其职务。崔众为人骄横轻侮兵将李光弼就任时又不肯即时交出兵权光弼将崔众拘禁待斩。这时恰好使者奉敕来拜崔众为御史中丞李光弼执法如山不理会敕令并斩钉截铁地对使者说:“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使者畏惧不敢宣制。翌日将崔众斩示众“威震三军”。

至德二载(757)正月叛军已攻占了绕阳、赵郡、常山数郡河北全境落入叛军之手这时叛将史思明从博陵蔡希德从太行高秀岩自大同牛廷玠自范阳四路军马计十几万人同时向太原进来势凶猛。史思明对诸将说:“光弼之兵寡弱可屈指而取太原鼓行而西图河陇、朔方无后顾矣!”企图在攻克太原后长驱直入以攻占唐西北重地。光弼先经河北苦战后赴灵武时精兵皆已留下如今手下只有团练兵等乌合之众尚不满万人众寡悬殊。一听说叛军十几万鼓行而来部将们莫不大惊失色纷纷建议军民一起动手加固城防。李光弼则不以为然他说:“太原城周四十里贼垂至而兴役是未见敌先自困也。”于是亲自率士兵与百姓在外城掘壕以自固并做土坯数十万块将士们都不知有何用。当叛军兵临太原城下后猛烈攻城于外光弼则令士卒用土坯增垒于内坏辄补之。李光弼又制作抛石车从城上飞射巨石一则击毙叛军二十多人。叛军一时伤亡很大被迫退后距城几十步远。1史思明率十几万大军围攻太原满以为能马到成功不料一个多月也未能攻克。他开始改变战术选骁骑组成游兵并约定说我攻其城北你们则奔城南我攻城东你们则奔城西利用一切空隙攻城。但史思明这一声东击西的战术未能奏效因为李光弼军令严整虽不见叛军来攻城警戒巡逻未曾松懈。叛军在城下大声辱骂以激官军出城作战李光弼则选用善挖地道者从城内向外挖地道。叛军只顾仰着脸辱骂忽然被唐军拖入地道然后押到城上斩示众。从此叛军行走时提心吊胆往往低头看地唯恐被拖入地道中去。叛军又用云梯攻城还修筑土山光弼则挖地道一靠近城云梯与土山则陷入地道中梯毁人亡。

恼羞成怒的史思明命叛军拼死攻城李光弼诈降派人与史思明约定某日出降却暗中把地道挖到叛军营内营房底下几乎挖空先用木头支撑着。至约定投降这一天先派裨将数千人出城装作投降的样子叛军将士拭目相看不设防备。忽然轰隆一声营中地陷死伤千余人叛军惊乱喊叫乱成一团。李光弼乘机鼓噪而出斩与俘虏万余人。

当史思明围攻太原处于进退维谷之际叛军生了内讧安庆绪杀死了安禄山自立为皇帝下令史思明归守范阳留下蔡希德仍围攻太原。这时叛军上下离心李光弼及时抓住这一战机率敢死士出击大破叛军斩七万余级蔡希德夺路逃命军资器械全都抛弃不管了。自此遂解除了叛军对太原的包围。

李光弼的唐军不满万人却以一当十同十余万叛军巧妙周旋了五十多天歼灭了七万多人。在此期间他在城东南隅设一幕帐早晚即在帐里处理军务从未回府与将士同甘共苦。他有时路过府门也不回顾。解围三1 《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肃宗至德二载。

天后军务处理完毕才回府第。李光弼以少胜多转弱为强成功地坚守太原不仅守住了河东的这座军事、政治要地而且打破了叛军进犯西北的军事计划有效地保护了唐肃宗在西北的大本营并从容组织力量平定安史之乱。

激战河阳力挫敌锋乾元元年(758)十月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率军收复了东、西两都并与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军六十万将安庆绪围困于邺城(今河南安阳)史思明率十三万大军从范阳南下以救安庆绪。第二年三月双方大战于安阳河之北。由于唐军缺乏统一指挥步调不一。加上一交战忽然狂风骤起飞沙走石霎时天昏地暗虽近在咫尺却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一溃遂不可收拾其他诸军损失惨重唯李光弼与王思礼“整勒队伍全军以归”1。这年七月郭子仪遭宦官鱼朝恩谗毁而解职李光弼代其朔方节度使、兵马副元帅之职并知诸节度行营。李光弼奉命离开太原走马赴东都上任。不久史思明分四路南下兵临汴州(治今河南开封)。汴滑节度使许叔冀未能遵照李光弼坚守的指示行事一战失利投降了叛军致使东都无险可守。李光弼认为叛军乘胜而来利在坚守不利战。洛阳之北的河阳(今河南孟县)北连泽、潞两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叛军不得西进。于是他整军退守河阳。史思明进入洛阳时已人走城空一无所获他又怕李光弼从背后袭击不敢居洛阳宫退驻白马寺南并于河阳南筑造月城与李光弼军南北对峙。

史思明有良马千余匹每日于河南岸洗马以示其多。李光弼于诸营搜罗牝马五百匹当史思明的良马来到水边时群牝马嘶鸣不止史思明战马闻牝马叫声皆浮河水而来被唐军抓获赶到城内史思明千余匹良马一时丧失殆尽。史思明欲断绝唐军粮道李光弼驻军野水渡设防。傍晚回河阳城留下部将雍希颢率千余人守栅寨并对他说:“贼将高晖、李日越、喻文景皆万人敌也思明必使一人劫我我且去之子领卒待贼于此至则勿战降则俱来。”诸将莫明其妙有的还觉得好笑。这天史思明果然召来李日越让他引兵至野水渡袭劫光弼军营。最后还告诉他说:“必获李君不然无归。”李日越率骑兵于凌晨突至野水渡唐军营方知李光弼已回城怕回去被史思明杀害遂投降与雍希颢一同来拜见。将士们无不佩服李光弼料事如神。1得此消息史思明气极败坏列战船数百艘前面是火船欲顺流烧毁河上浮桥。李光弼事先制造了数百根百尺长竿后边以巨木支撑着竿头装用毡包着的铁叉以阻止火船。由于火船不能靠近浮桥不一会**而灭。光弼军又于桥上射炮石叛军战船多被击中而沉入水中。最后史思明损兵折将狼狈败逃。1史思明重整旗鼓再次进攻河阳。河阳有南、北、中三城。李光弼命骁将李抱玉守南城自己据守中城兼顾北城。史思明与伪宰相周挚先攻南城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肃宗乾元元年。

1 《太平广记》卷一**。

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肃宗乾元二年。

李抱玉血战两天杀伤甚多史思明攻不下改命周挚攻中城。李光弼先于城外设置木栅栅外挖壕深、宽各二丈由大将索元礼据守。周挚依仗人多势众直逼木栅。又用车运土填壕并开栅为门。当叛军刚进栅门立脚未稳时索元礼率敢死士突然冲出奋勇杀敌大败叛军。

周挚收兵整军布阵猛攻北城。李光弼立即率军进入北城。这是一场殊死战。李光弼命其将郝廷玉率三百名骑兵攻击敌阵西北角又命论惟贞率二百名铁骑攻击东南角其余将士进击中部。他与诸将约定:要视麾旗作战如麾旗挥动缓慢任你们自由冲杀;如连挥三下触地则万众齐入拼死冲杀少退者格杀勿论。他常把短刀置入靴中这时对诸将说:“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刎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表示誓与诸将同生共死。部署已毕诸将率军冲入敌阵。经过一阵厮杀后李光弼见时机成熟连挥三下麾旗触地。唐军立时奋勇百倍呼声震天动地一起拼命冲杀叛军抵挡不住溃不成军。这一仗叛军被斩千余级俘虏五百人溺水而死者又千余人。叛军大将徐璜玉、李秦授被俘。周挚率数骑逃去。史思明不知周挚军全线溃败仍在攻南城李光弼出示俘囚史思明才知周挚败退只得垂丧气退回。1河阳大战的胜利不仅极大地挫折了史思明叛军的锐气也阻止了叛军的西进保全了西京长安使关中地区免遭叛军的再次蹂躏。李光弼劳苦功高肃宗加授他为太尉兼中书令并诏令褒奖其赫赫战功。诏令说:“自狂胡构祸寰宇未清义勇竭于臣心勋庸著于王室。顷者余孽尚稽天讨蚊蚋相依仍侵河外是用仗其深略为我长城有穰苴之法令亚夫之威略远能挫群凶之锐全百胜之师为庙堂之宗臣成军国之重任。”2邙山之败愧恨而卒李光弼于河阳同史思明大战数月成功地阻止了叛军的西进同时又收复了河阳之北的重镇怀州(今河南沁阳)改变了腹背受敌的局面。这时有人传言:驻守洛阳的叛军都是燕地人久戍思归上下离心如果出击可一战破敌。毫无军事经验的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信以为真屡次上言肃宗请进攻洛阳。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唐肃宗又犯了当年玄宗迫使哥舒翰出关作战的错误命令李光弼立即进取东都洛阳。深谙敌情的李光弼上奏说:“贼锋尚锐未可轻进。”这时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嫉恨李光弼军法严明也随声附和鱼朝恩妄称东都可取。于是唐肃宗促使李光弼进取洛阳的使者相继于道。李光弼迫不得已命郑陈节度使李抱玉守河阳遂与仆固怀恩率兵并会同鱼朝恩及神策节度使卫伯玉进攻洛阳。

上元二年(761)二月唐军在洛阳之北邙山摆开阵势。李光弼命唐军依险设阵而仆固怀恩却布阵于平原开阔地。李光弼告诫他说:“依险则可以进可以退;若平原战而不利则尽矣。思明不可忽也。”1命他把军队移到险处勇而刚愎的仆固怀恩却拒不听命。史思明乘唐军布阵未定之际挥师冲杀过来唐军阵脚大乱死者数千人军资器械遗弃殆尽。李光弼、仆固1 《资治通鉴》卷二二一肃宗乾元二年。

2 《唐大诏令集》卷六o。

1 《资治通鉴》卷二二二肃宗上元二年。

怀恩渡过黄河退守闻喜(今山西闻喜)鱼朝恩、卫伯玉也逃回陕州。李抱玉听到邙山溃败的消息惊慌失措丢弃河阳而逃。邙山一战官军损兵折将河阳、怀州这两个军事要地皆拱手让给了叛军。叛军乘胜西进惊恐不安的唐廷急忙增兵陕州以阻止叛军西进。

邙山之败完全是由唐肃宗轻信宦官鱼朝恩的无知妄言而作出的错误决策所造成的但身为副元帅的李光弼却引咎责躬一再请求贬职肃宗只得罢免了他的副元帅、太尉之职以开府仪同三司、侍中领河中节度使。

叛将史朝义乘邙山之捷率军南下进攻申、光等十三州。唐肃宗不得不再次启用深孚众望的李光弼任命他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都统河南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治今江苏盱眙)。李光弼奉命即刻带病开赴临淮而监军却以为兵少请退保扬州以避敌锋。李光弼拒绝了这一建议他说:“朝廷以安危寄我贼安知吾众寡?若出不意当自溃。”遂一路疾驱进入徐州然后挥师西进一举收复许州斩敌千余人并活捉了二十二名叛将。史朝义分兵攻宋州李光弼又击败其军。宝应元年(762)李光弼进封临淮王并图像于凌烟阁给以功臣殊誉。

安史之乱已持续了七年之久关中、河北、河南连遭兵燹唐朝的赋税收入主要依靠江南八道人民负担日渐加重于是在翁山(今舟山群岛)爆了以袁晁为的农民起义。起义军迅攻占了台州(今浙江临海)、信州(今江西上饶)等郡一时展到二十万人。李光弼遂命部将张伯仪进攻衙州击败了袁晁义军。至广德元年(763)张伯仪擒获了袁晁镇压了这次农民起义。

宦官鱼朝恩因建议肃宗进取洛阳致有邙山之败他在羞愧之余反迁怒于李光弼。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程元振嫉贤害能也深忌李光弼的战功。肃宗末年二人专权用事一再中伤李光弼。自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遭程元振谗言被诛李光弼深自不安。这年十月吐蕃军进犯京师即位不久的唐代宗仓皇逃至陕州诏令李光弼勤王。他虽拥有重兵但因惧怕遭鱼朝恩等宦官的陷害迁延不敢赴援。代宗返回京师任命李光弼为东都留守以观察其意向。李光弼又以就江、淮运粮为由领兵返回徐州拒不就任。代宗将其母迎至京师供给优厚以解嫌疑。

由于李光弼处危疑之地拥兵不朝诸将田神功等举止轻慢李光弼从此失去了往日的威严。他抑郁成疾于广德二年(764)八月卒于徐州。享年五十七岁。赠官太保谥曰武穆。

李光弼足智多谋在其戎马生涯中善于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他治军威严而有方代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后营垒、士卒、麾帜无所更改而当他号令后军威更加威严。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1。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史家称他“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

1 《册府元龟》卷三九三《将帅部》。

第二节高仙芝征小勃律国告捷高仙芝(?—755 年)本是高丽人。出身于将门之家。父名舍鸡起初在河西军做事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少年时随父至安西因父有功授游击将军。到了二十余岁时即拜为将军并与父班秩相同。他先在节度使田仁琬、盖加运手下任职未受到重用。后夫蒙灵詧现了他的才干一再提拔重用。到了开元末即升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原为唐属国又是吐蕃通往四镇的交通要道吐蕃赞普把公主嫁给小勃律王苏失利之为妻小勃律国遂归附于吐蕃吐蕃进而控制了西北各国因此“西北二十余国皆臣吐蕃”中断了对唐朝的贡献“安西都护三讨之无功”3。天宝六载(747)唐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步骑一万进讨小勃律。当时步兵皆有私马相随于是高仙芝率军从安西出经过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进入握瑟德(今新疆巴楚东北)再经过疏勒(今新疆喀什)翻过葱岭(今帕米尔)过播密川抵达小勃律特勒满川。高仙芝一路跋山涉水行军百余日。至此他分兵三路:命疏勒赵崇玭从北谷道拨换贾崇瓘自赤佛道高仙芝与监军边令诚一起从护密道约定七月十三日辰时会于吐蕃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连云堡南面依山北临婆勒川。堡内有兵千余人驻守城南又因山为栅栅内有九千多兵士据守。当唐军进至婆勒川时正是早晨河水低缓。高仙芝命兵士每人自备三天干粮迅涉过了婆勒川。仙芝对边令诚说:“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连云堡守兵连做梦也不曾想到唐军会突然自天而降遂惊慌依山拒战炮石檑木如雨。高仙芝下令说:“不及日中决须破虏。”郎将李嗣业为陌刀将手持一旗领陌刀手自险处先登奋力杀去未到中午即攻占其城斩五千人活捉千人获得战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以万计。高仙芝欲乘胜深入小勃律内地监军边令诚畏惧而不肯行。仙芝只好留下老弱兵二千人让边令诚领着守城自己率兵继续深入。高仙芝率军南行三日将至坦驹岭(今克什米尔北部德尔果德山口)。

山岭险峻多悬崖峭壁岭长四十里下岭即阿弩越城。他料到兵士惧怕险阻不敢下岭即暗中先派出二十名骑兵穿阿弩越城着胡服假称阿弩越城人前来迎接以消除兵士的惧怕心理。当大军将下岭时兵士果然恐惧不肯下并对仙芝说:“公驱我何去?”话未说完其事先派出的二十人恰巧从岭下赶到并说:“阿弩越城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娑夷桥是一座藤制桥是小勃律通往吐蕃的唯一之路断桥则吐蕃不能入援。兵士听了畏惧心理顿消高兴地下岭。下岭不久果然有胡人来迎。第二天即顺利进入阿弩越城。高仙芝命将军席元庆率精骑一千先行让他先告诉小勃律国王说:“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城中有五六个酋领皆死心塌地投靠吐蕃。仙芝又与元庆约定说:“若酋领逃者递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按他的命令行事。当高仙芝到达时席元庆已缚住了那五六个酋领命将斩。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已逃入山洞仙芝招谕才2 本节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3 《新唐书》卷二二一下《小勃律传》。

肯出降“遂平其国”。仙芝急令席元庆砍断娑夷桥。当天傍晚吐蕃入援大军赶到但桥已砍断。这座藤桥长有一箭之地修复需要一年的时间。吐蕃虽心急如焚却坐视不能相救。九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经赤佛堂路回到连云堡与边令诚会师后班师回安西。自平定了小勃律国之后“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九月末高仙芝回军至播密川即令刘单起草捷报并派中使判官王廷芳进京告捷。由于事前未告诉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招致了他的妬嫉与怨恨。当高仙芝一行人回到河西时他不派一人前来迎接慰劳反以“噉狗肠”、“噉狗屎高丽奴”等污言秽语把高仙芝骂得狗血淋头认为高仙芝经自己举荐才步步高升今天却不告知自己而擅奏捷报是忘恩弃义。最后又训斥他说:“据高丽奴此罪合当斩但缘新立大功不欲处置。”高仙芝忧惧不安。监军边令诚感到夫蒙灵詧对待此事殊不公正遂将此事上奏朝廷。其年十二月朝廷为嘉奖高仙芝的赫赫战功制授鸿胪卿、摄御史中丞代夫蒙灵詧为四镇节度使并征调夫蒙灵詧入朝。

高仙芝虽擢任为安西四镇节度使见了夫蒙灵詧仍是“趋走如故”毫无报复之意这倒使他心里不安。副都护程千里、大将军毕思琛、行官王滔、康怀顺、陈奉忠等也曾在夫蒙灵詧面前诋毁过高仙芝他领节度使后批评程千里说:“公面似男儿心如妇人何也?”又责备毕思琛过去凭借威福擅夺他城东一千石种子庄最后还对思琛说:“我欲不言恐汝怀忧言了无事矣。”又把王滔等叫到面前命拉下去将笞打过了一会又都释放。由于高仙芝把过去彼此之间结下的怨隙一一挑明并予以宽免使军将们消除了顾虑“由是军情不惧”。

天宝八载(749)十一月吐火罗(在今阿富汗北部)叶护失里伽罗上表唐廷说朅师国(在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王亲附吐蕃受小勃律镇军困苦运粮受阻欲兵击破朅师国请求唐朝调安西兵助战来年正月至小勃律六月进至大勃律。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奉命出军遂于翌年二月击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三月唐廷册立勃特没之兄素迦为朅师王。1怛逻斯战役之败天宝八载十二月高仙芝上奏石国(昭武九姓之一)无蕃礼节请求进讨。经唐廷允许后遂兵进攻石国。高仙芝派人先与石国约和然后乘其不备出兵掩袭遂俘虏石国王及其部众胜利而归并尽杀其老弱。高仙芝为人贪婪掠得石国瑟瑟(碧珠)十余斛黄金五六骆驼“其余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2。

天宝十载(751)正月高仙芝入朝献其所俘获的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玄宗以其功勋卓著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不久又任命他为武威太守并代安思顺为河西节度使但由于安思顺讽劝部下“割耳剺面”苦苦相留此令未能实行。遂改任右羽林大将军。

高仙芝以欺诈的手段攻破了石国并大肆杀掠石国王子将此遍告昭武诸胡激起了他们的愤慨便暗中联合大食国共同进攻安西四镇。高仙芝获1 2《资治通鉴》卷二一六玄宗天宝八载。

知此事后遂于其年四月亲率蕃、汉兵数万进攻大食深入其境七百余里至怛逻斯城(今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与大食军遭遇双方激战五日未见胜负。在双方相持的重要时刻唐军中的葛罗禄部众突然叛变与大食夹击唐军高仙芝大败乘夜间逃跑。由于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又在前面挡住去路人马壅塞道路幸亏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奋起大棒为他杀开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这次战役“士卒死亡略尽所余才千余人”。1枉死于宦官的屠刀下天宝十四载(755)高仙芝封为密云郡公。十一月安禄山叛反于范阳挥师南下。唐玄宗在派出封常清东讨叛军之后又以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统率飞骑、彍骑及朔方等兵又出禁中钱召募了关辅新兵计五万人。十二月一日高仙芝从长安出玄宗亲自在勤政楼为荣王、高仙芝举行宴会又到望春亭为他们送行并命边令诚为监军。

高仙芝率军进驻陕郡(今河南三门峡西)。由于天下承平岁久兵不习战再加上中原地区防务空虚安禄山叛军迅逼近东都把封常清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狼狈逃往陕郡。不久前曾夸口“挑马箠度河计日取逆胡以献阙下”的封常清这才认识到叛军锐不可当劝高仙芝退守潼关以阻止叛军西进。高仙芝依从了封常清的建议急忙打开太原仓把库中的缯布全部分赐给将士放火焚烧了仓库率兵向潼关方面撤退中途被叛军追及官军一触即溃“甲仗资粮委于道弥数百里”。官军退入潼关后高仙芝马上整顿部伍缮修守备士气也渐渐振作起来。叛军前锋很快兵临关下攻关不下只得退走。

潼关是长安的东大门潼关以西长安已无险可守。官军扼守潼关完全能阻止叛军西进关中高仙芝退守潼关的战略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但是监军边令诚常常以私人相请托遭到高仙芝的拒绝因而怀恨在心。在他入朝奏事时具言仙芝、常清的所谓逗留桡败的情状并诬奏高仙芝“盗减军士粮赐”。昏庸的玄宗听信宦官的一面之辞误以为真十分恼怒敕令将二人处以死刑。

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手持敕书到了潼关先杀了封常清暴尸于芦苇之上。这时高仙芝恰好回到厅上边令诚调来一百多名陌刀手作为侍卫然后来到厅上对仙芝说:“大夫亦有恩命。”接着宣布了高仙芝的罪状并处以斩。仙芝听了感到十分冤枉极力分辩说:“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他回头对麾下说:“我募若辈本欲破贼取重赏而贼势方锐故迁延至此亦以固关也。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于是军中遂异口同声高呼“枉!”其声震天动地。1尽管如此不以大局为重执意以私害公的边令诚并不顾忌这些高仙芝终于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高仙芝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他镇守安西为维护唐西陲的安全、加强与西域的联系作出了贡献。他退守潼关暂避敌锋有利于阻止叛军西进长安。但由于宦官的诬陷唐玄宗的偏听偏信遂致身死令人惋惜。

1 《资治通鉴》卷二一六玄宗天宝十载。

1 《资治通鉴》卷二一七玄宗天宝十四载。

第三十章唐德宗唐德宗名李适(742—8o5)代宗之子。广德元年(763)代宗即位史朝义占据东都洛阳代宗任命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晋封鲁王后又改封雍王率军讨代史朝义。不久河北平定。李适被任为尚书令。广德二年(764)被立为太子。大历十四年(779)李适即位。时为三十七岁正年富力强一心想使唐中兴。

第一节讨伐藩镇指挥失当安史之乱后唐朝内忧外患重重政治危机四伏最使统治者感到烦恼的就是藩镇割据。河北、淮西的割据势力最为强大“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他们拥有大量军队修筑城堡自设文武官吏自己征收赋税不向国家缴纳贡赋同时互相勾结抗拒朝廷。唐肃宗、代宗时期由于统治者无能为力对藩镇采取了姑息容忍的政策。德宗即位后藩镇势力有增无减德宗再也不能容忍一心想要平定藩镇。建中元年(78o)他接受了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为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讨伐藩镇提供了军费。

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成为唐讨伐藩镇的重要契机。在此之前李宝臣和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相互串通力图在藩镇内实行父传子的世袭制。因而在大历十四年(779)田承嗣死时李宝臣极力向朝廷请求立田悦为魏博节度使得到了唐代宗的准许。所以到此时田悦接连为李宝臣之子李惟岳向朝廷请求继任节度使德宗正想革除以前的弊病没有答应。有人劝谏德宗说:“惟岳已据父业不因而命之必为乱。”德宗说:“李惟岳本无资以为乱皆藉我土地假我位号以聚其众耳。向日因其所欲而命之而乱日益滋。是爵命不足以已乱而适足以长乱然则惟岳必为乱命与不命等耳。”德宗终究没有准许。于是田悦与李正己等派遣使者暗中谋划联合起来对抗朝廷。

建中二年(781)五月魏博镇田悦进攻邢州和临洺县挑起了战端。德宗下令任命李晟为神策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联合授救临洺。六月由于梁崇义据有襄、汉七州不听招抚顽固抗拒朝命德宗授予李希烈南平郡王的爵位加任为汉南、汉北兵马招讨使统领各道兵讨伐梁崇义。杨炎劝谏德宗指出李希烈为人心狠不讲情义其曾为董秦(李忠臣)养子董秦对他信任无比而他最终却驱逐了董秦取而代之。其人“无功犹倔强不法使平崇义何以制之”。德宗没有听从劝告。

七月唐官军将领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都知兵马使李晟在临洺大败田悦军同时唐将又在徐州大败魏博、淄青军。当时平卢、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已死他的儿子李纳擅自统领军务被唐军击败后退回濮州接着唐德宗命令卢龙节度使朱滔攻打成德李惟岳李惟岳战败逃回恒州。这时藩镇内部出现了一些矛盾李惟岳的部下王武俊杀死了李惟岳投降了唐朝。在此之前的建中二年八月李希烈攻打襄、汉取得了胜利梁崇义兵败自杀。德宗对于一时取得的胜利缺乏清醒的估计对藩镇的割据形势、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认真的分析因而采取了一些失当的措施使平定藩镇的斗争遇到了严重的挫折导致了更大规模的战祸。

当时德宗任命成德镇降将张孝忠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王武俊为恒、冀二州都团练使另一降将康日知为深、赵二州都团练使。将德、棣二州分给朱滔目的是在给降将和有功之臣赏赐的同时分散和削弱藩镇的力量。结果王武俊认为自己功劳大地位反而比张孝忠低和康日知并列很不服气拒绝接受朝廷的任命。朱滔想要取得深州已经屯兵据守不想交给康日知对朝廷这样的安排也很不满。于是这一纸任命促使朱滔、王武俊反倒与田悦、李纳相互勾结共同反抗朝廷使藩镇战争进一步扩大。朱滔又写密信给他的哥哥凤翔节度使朱泚约定共同谋反信被马燧查获唐德宗就将朱泚召到长安进行监视。同时又派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协助马燧攻打河北三镇李怀光先胜而后败唐军与叛军处于相持状态。这样叛军各将帅就相约称王明目张胆地与朝廷对抗。朱滔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拥立朱滔为盟主。李希烈在击败梁崇义后就已不听朝命叛军各将乘机劝李希烈称帝以相互声援。

建中三年(782)十二月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李希烈兵强粮足势力最强。他派兵四处抢掠并包围郑州威胁洛阳李希烈的反叛使战火由河北扩大到河南。建中四年(783)八月李希烈率领三万兵包围襄城攻打哥舒曜。九月宣武节度使李勉派遣部将唐汉臣率兵一万援救襄城德宗派刘德信率军助战。李勉奏称:“李希烈精兵皆在襄城许州空虚若袭许州则襄城围自解。”1这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积极建议但是李勉派遣二将奔往许州未到数十里德宗就派遣中使责备李勉违背诏令将二将追回结果遭到许州叛军的拦击官军大败死伤过半。李希烈的军队掠夺到伊阙李勉派四千人加强防守东都洛阳被李希烈断绝后路。宣武军从此士气不振襄阳城处境更加危急。这些都是德宗指挥失当的恶果不仅错过了战机而且使自己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1 2《资治通鉴》卷二二八德宗建中四年。

第二节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九月德宗征泾原等各道兵马援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兵五千来到长安士兵们冒着雨天气寒冷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优厚赏赐结果一无所得。士兵们出到了浐水德宗下诏命令京兆尹王翔犒赏军队。王翔只给粗饭素食引起了士兵的不满导致哗变。士兵们扬言:“吾辈将死于敌而食且不饱安能以微命拒白刃邪!闻琼林、大盈二库金帛盈溢不如相与取之。”于是击鼓呐喊攻入京城。姚令言正入朝辞行听说后急忙赶来劝解士兵们说:“诸君失计!东征立功何患不富贵乃为族灭之计乎!”2士兵们不听用兵器胁迫姚令言向西进兵。德宗急忙命令每人赏赐布帛二匹众人更加愤怒用箭射中使德宗又令中使安抚士兵们可是乱军已到了通化门北中使一出城门便被乱兵所杀。德宗又命令拿出二十车金帛赏赐给士兵这时乱军已经入城不可阻挡德宗带领部分皇妃、太子、诸王等人仓皇出逃。

自从鱼朝恩被杀后宦官不再掌管军队此时曾在东宫服侍过德宗的两名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统领宦官及左右的人仅一百人随从让普王李谊为前导太子殿后。司农卿郭曙正领家兵数十人在禁苑中打猎听说德宗出行也立即随从右龙武军使令狐建正在军中教练射箭得知消息后也率领部下四百人从行。翰林学士姜公辅拦在马前提醒德宗说:“朱泚尝为泾原帅得士心昨以朱滔叛坐夺兵权泚常忧愤不得志。不如使人捕之使陪銮驾忽群凶立之必贻国患。臣顷曾陈奏陛下苟不能坦怀待之则杀之养兽自贻其患悔且无益。”1但德宗逃命要紧哪还顾得上听从他的话。德宗经由咸阳到了奉天下诏征附近各道的兵马入援左金吾大将军浑瑊来到奉天。由于浑瑊平素很有威望众人心里才逐渐安定。

乱军进入皇宫后大声喧哗呼喊争相进入府库夺取金帛。姚令言与乱军商量认为众人没有主帅难以持久。于是从私宅中迎接朱泚入宫拥立为主帅。当时一些朝官劝朱泚迎接皇上车驾回宫朱泚不听。光禄卿源休劝朱泚称帝赋闲而居的李忠臣、张光晟等人也支持朱泚叛乱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也率兵从襄城投奔而来朱泚认为是众望所归决心反叛。于是与河北各藩镇相呼应并准备进军奉天。

当时有人告诉德宗说:“朱泚被乱兵拥立为帅将要攻城要做好防守准备。宰相卢杞咬牙切齿地说:“朱泚忠贞群臣莫及奈何言其从乱伤大臣心臣请以百口保其不反。”德宗也认为朱泚不会背叛又听说各大臣劝朱泚奉迎他回宫就下诏给各道来到的援军让他们都安营在三十里外。姜公辅劝谏说:“今宿卫军寡防虑不可不深若(朱)泚竭忠奉迎何惮于兵多;如其不然有备无患。”德宗才把全部援兵招入城内。朱泚果然派泾原兵马使韩旻率兵三千人谎称迎接皇上车驾然而在段秀实等人的拚力阻止下阴谋没能得逞。

德宗刚到奉天时嫌奉天地方狭小想移驾凤翔。户部尚书萧复听说后急忙朝见德宗说:“陛下大误凤翔将卒皆朱泚故部曲其中必有与之同恶者。臣尚忧张镒不能久岂得以銮舆蹈不测之渊乎?”德宗说:“吾行计已决试为卿留一日。”第二天果然听说凤翔部将李楚琳作乱杀节度使张1 《旧唐书》卷一三八《姜公辅传》。

镒投降了朱泚。德宗总算幸免不测。右龙武将军李观率领一千多卫兵跟随德宗在奉天。德宗命他召募军队几天之内召集到五千多人列队在交通要道旗鼓严整使城内的人精神为之一振。

此时朱泚从白华殿进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自设文武官吏公开亮出了反唐的旗号。同时朱泚写信给朱滔说“三秦之地指日克平大河之北委卿除殄当与卿会于洛阳”。表明要与河北藩镇势力联合推翻唐朝。朱泚称帝打破了德宗的幻想他向魏县行营告急李怀光率领朔方军前来救援李晟也沿路收编士卒回救浑瑊坚守奉天。朱泚则加紧进攻奉天亲自督战围攻了一个月形势极为危急。奉天城内的财物、粮食都已耗尽。德宗派人出城侦察敌情由于天气寒冷这些人跪着奏请给短袄、套裤各一件德宗为他们到处寻求竟无所获。

朱泚忧虑长安内部局势不稳就更加紧攻击奉天并制造了大型云梯、轒辒车等攻城器具集中进攻城的西北角箭石如雨而下城内死伤的人不可胜数。叛军已经有登上城的人德宗和浑瑊相对而哭群臣只有抬头向天祷告。德宗拿出了从御史大夫、食实封五百户以下的空名告身一千多通给浑瑊让他召募敢死勇士抵抗。城内敢死士击鼓呐喊努力奋战烧毁云梯叛军大败。此时又得到李怀光援军即将来到的消息城内军民一时士气大增。紧接着李怀光又在礼泉击败朱瑊的军队朱瑊感到害怕领兵退守长安奉天城转危为安。

第三节李怀光之叛奉天解围后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直言不讳地向德宗指出:“陛下性太急不能容物若此性未改虽朱泚败亡忧未艾也!”1事情果不其然由于德宗的昏庸没有给予李怀光以适当的安抚却一味地听从卢杞的意见结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招来李怀光叛乱。

李怀光性格粗略多疑他从山东赶来奔赴国难多次对人说卢杞、赵赞、白忠贞三人奸诈、谄媚。并且说天下之乱都是这些人造成的见了皇上应当请求处死他们。奉天之围解脱后李怀光居功自傲认为德宗一定会以极高的礼仪迎接他。有人传告赵赞说:“怀光缘道愤叹以为宰相谋议乖方度支赋敛烦重京尹犒赐刻薄致乘舆播迁者三臣之罪也。今怀光新立大功上必披襟布诚询访得失使其言入岂不殆哉!”王翃、赵赞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卢杞卢杞心里害怕就很狡猾地对德宗说:“怀光勋业宗社是赖。臣闻贼徒破胆皆无守心。若因其兵威可以一举破贼;今若许其朝觐则必赐宴赐宴则留连使贼得京城则从容完备恐难图之。不如使怀光乘胜进取京城破竹之势不可失也。”1德宗认为有理遂令李怀光直接率领军队驻屯便桥与李建徽、李晟及神策兵马使杨惠元按规定日期一同攻取长安。李怀光自以为行走数千里竭尽诚心奔赴国难击败朱泚解开重围而近在咫尺之间不能见到天子心中非常不满。说:“吾今以为奸臣所排事可知矣!”于是领兵屯驻咸阳而不进兵。又多次上表揭露卢杞等人的罪恶众人也议论纷纷指责卢杞。德宗不得已在十二月贬卢杞为新州司马白志贞为恩州司马赵赞为播州司马。

李怀光胁迫朝廷驱逐了卢杞等人后自己内心感到不安遂萌背叛朝廷的意图又厌恶李晟独当一面担心他讨伐叛军取得成功。就奏请与李晟合为一军企图乘机并吞朝廷不明真相下诏同意两军联营。但由于李怀光心怀鬼胎作战计划总是和李晟不一致相互之间很不协调李怀光在咸阳驻守了几个月停滞不前。德宗多次派中使催促他。李怀光借口士兵疲惫抵制朝命。暗中却与朱泚相互勾结阴谋逐渐暴露。兴元元年(784)二月李晟上奏朝廷要求移军东渭桥最后终于脱离了李怀光。

李晟认为李怀光谋反的迹象已经明显形势危急上奏德宗应该有所防备通往蜀、汉的道路不能阻塞请任命副将赵光铣等人为洋、利、剑三州刺史各领兵五百人驻守以防患于未然德宗犹豫不决未能采纳。德宗想要亲自带领禁兵到咸阳以安抚慰劳为名督促各将进兵征讨。有人告诉李怀光说这是汉高祖伪游云梦的计谋李怀光大为惊恐谋反的想法更加强烈。德宗将要出到咸阳李怀光言词更加无礼德宗还怀疑被坏人所离间就加任李怀光为太尉来进行笼络并且赐予铁券。使者宣布圣旨李怀光当着使者的面将铁券扔在地上说:“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于是奉天开始严守门关加强防备。加任李晟为河中、同绛节度使继而又加任为同平章事把挽救唐朝的危机寄托在他的身上。

李怀光利用夜间袭击了鄜坊节度使李建徽及神策行营兵马使杨惠元的军1 《资治通鉴》卷二二九德宗建中四年。

1 《旧唐书》卷一三五《卢杞传》。

队夺取了他们的军队。并且宣布:“吾今与朱泚连和车驾且当远避。”1公开亮出了反叛的旗号。李怀光派他的部将赵升鸾进入奉天约定晚间派遣别将放火烧乾陵让赵升鸾作内应威胁皇上车驾。赵升鸾将此事告诉了浑瑊。浑瑊告诉了朝廷请德宗到梁州。朝臣及将士随德宗而行情形非常狼狈。

1 《资治通鉴》卷二三o德宗兴元元年。

第四节收复长安藩镇得势李怀光的反叛使唐朝刚缓和的局势又转恶化不少唐官投降了朱泚。

甚至马燧也感到绝望撤回了救兵。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李晟挥了巨大的作用他力挽狂澜表现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当时李怀光、朱泚两股反叛势力联同一气李晟以孤军处在两个强敌之间内无粮食外无救兵仅仅以忠义激励将士们虽然势单力薄但锐气不衰。

而李怀光的部下有许多人不愿意跟随其反叛。他的部将李景略劝他“取长安杀朱泚散军还诸道单骑诣行在如此臣节亦未亏功名犹可保”。他最终没能听从内部很不稳定。后来朱泚对他态度很傲慢彼此之间产生了隔阂还有的将士逃离了他而投降了李晟。李怀光内忧部下兵变外怕李晟袭击于是领兵向东投奔河中。

李晟“修城隍、缮甲兵”征收渭北粮草做好了进攻长安的物质准备同时骆元光的华州军、尚可孤的神策军、戴休颜的奉天军韩游瓖的邠宁军等相继来到都接受李晟指挥军势为之大振。

德宗到梁州后由于山南土地贫瘠百姓穷困自安史之乱以来遭到盗贼的抢掠户口减少了一大半虽然控制十五州租赋不如中原的几个县。当德宗的车驾一到粮食供应出现困难。因而德宗想要西去成都。朝臣严震奏告德宗说:“山南地接京畿李晟方图收复藉六军以为声援。若幸西川则晟未有收复之期也。”众人议论不决适逢李晟上奏表指出陛下驻扎在汉中可以维系众人之心形成消灭叛贼的有利形势。“迁都岷、峨则士庶失望虽有猛将谋臣无所施矣!”1德宗去成都的想法才作罢。严震则千方百计征收财赋使百姓不至于贫困而供应又能得到保证。

兴元元年四月加任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五月李晟大规模列兵向将士们宣布要收复京城长安。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和皇城的完好无损李晟制定了从宫苑北部进攻直捣叛军腹心的策略。五月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蓝田击败朱泚的叛军五月二十五日夜间李晟把军队从东渭桥转移到光泰门外逼近京城。大批叛军攻上前来被官军打得大败李晟军乘胜进入光泰门斩杀叛军数以千计。五月二十八日李晟派遣牙前将史万顷率领步兵直抵苑墙已开苑墙二百步叛军树栅栏堵住官军不能前进后史万顷率军拔去栅栏而入骑兵随后进击叛军大败。追击到白华门朱泚、姚令言率领一万多叛军逃跑。李晟收复了京城官军号令严明秋毫无犯长安秩序安定。与此同时浑瑊与戴休颜也在咸阳击败叛军三千韩游瓖则率军追击朱泚到泾州。六月李晟将收复京城的文告送到梁州进呈给德宗。德宗感激涕零群臣表示祝贺。德宗加任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朱泚、姚令言逃往泾州泾州田希鉴闭门不纳姚令言被士卒所杀。朱泚后又逃往彭原被其部将韩旻所杀把级传送到梁州。七月德宗车驾回到长安至此历时九个月的朱泚之乱才告平息。

李怀光到河中后无所施展。德宗回到长安后李怀光曾派他的儿子向朝廷表示谢罪请束身归朝。德宗考虑到他有奉天解围之功想要赦免他的罪过。于是下诏授予李怀光太子太保的官爵允许他从其部下中选择功劳大的一人统领他的部众。德宗派遣给事中孔巢父前往河中宣布诏令但李怀光1 《资治通鉴》卷二三o德宗兴元元年。

不接受诏令孔巢父也被他的部下杀害。德宗就派浑瑊、马燧围攻河中贞元元年(785)八月李怀光兵败自杀。

由于泾原兵变、朱泚叛乱唐与河北藩镇的矛盾居于次要地位。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则利用王武俊和朱滔的矛盾劝说王武俊归顺朝廷。德宗在奉天被围困时派人向田悦、王武俊、李纳说明可以赦免他们的罪过并给以优厚的官爵使他们归顺朝廷。三人看到割据的地位可以得到承认就秘密向朝廷表示归顺的诚心。兴元元年(784)春德宗下罪己诏宣布大赦天下。诏令中说:“李希烈、田悦、王武俊、李纳咸以勋旧继守藩维朕抚驭乖方致其疑惧皆由上失其道而下罹其灾。一切并与洗涤复其爵位待之如初。”除朱泚之外“并从原宥”。这个诏书虽然不能根本改变藩镇割据的状况但对于缓和与河北各藩镇的矛盾把矛头集中指向朱泚、消灭朱泚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王武俊、田悦、李纳见到赦诏都自去王号上表谢罪。德宗任命王武俊为恒冀深赵节度使李纳为平卢节度使田悦早已为魏博节度使此时特加检校左仆射官号。朱滔因与朱泚相呼应出兵南下和田悦生矛盾而攻打魏博后被李抱真和王武俊击败而一蹶不振退回幽州。贞元元年(785)朱滔病死将士们拥立刘怦为主帅朝廷就任命刘怦为幽州、平卢节度使。贞元二年(786)李希烈被部将陈仙奇所杀陈仙奇归降朝廷朝廷任命他为淮西节度使。后来吴少诚又杀死了陈仙奇自为留后朝廷就又任命他为淮西留后。德宗对藩镇的战争最后以承认藩镇既得利益的妥协政策而宣告结束。

第五节起用李泌通好回纥兴元元年(784)德宗从奉天逃往汉中后征召了曾侍奉过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的老臣李泌。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李泌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目光敏锐善于洞察事物又足智多谋。他对德宗的弱点有较深刻的了解并善于劝谏对德宗的后期统治具有不可忽视的辅佐作用。在朱泚叛乱之际德宗曾约定吐蕃出兵援助许诺割让安西、北庭作为代价。后朱泚大败吐蕃虽然出兵但并没有给予有力的援助大掠武功而回长安平定后吐蕃请按约定取得安西、北庭二镇。昏庸的德宗竟然想割给两地。李泌劝阻说:“安西、北庭控制西域五十七国及十姓突厥皆悍兵处以分吐蕃势使不得并兵东侵。今与其地则关中危矣且吐蕃向持两端不战又掠我武功乃贼也奈何与之?”1并指出:“两镇之人尽忠竭力为国家固守近二十年诚可哀怜。一旦弃之以与戎狄彼其心必深怨中国他日从吐蕃入寇如报私仇矣。”于是德宗拒绝了吐蕃的要求。

贞元元年(785)李泌被任命为陕虢观察使贞元三年又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德宗对他更加信任李泌则以他的聪明才智对德宗的错误思想进行疏导取得了很大成效。

德宗曾与李泌论及即位以来的各个宰相。说:“卢杞忠清强介人言杞奸邪朕殊不觉其然。”李泌说:“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倘陛下觉之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挤颜真卿于死地激李怀光使叛赖陛下圣明窜逐之人心顿喜天亦悔祸不然乱何由弭!”德宗说:“杨炎以童子视朕每论事朕可其奏则悦与之往复问难即怒而辞位。观其意以朕为不足与言故也。以是交不可忍非由杞。建中之乱术士豫请城奉天此盖天命非杞所能致也。”李泌立即反驳说:“天命他人皆可言之惟君相不可言。盖君相所以造命也若言命则礼乐政刑皆无所用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此商之所以亡也。”德宗说:“朕好与人较量事理..卢杞小心朕所言无不从;又无学不能与朕往复故朕所怀常不尽也。”李泌指出:“杞言无不从岂忠臣乎?夫‘言而莫予违’此孔子所谓一言丧邦者也。”1由于李晟、马燧久战沙场屡建大功受到了德宗的猜忌李晟、马燧感到疑虑不安。贞元三年(7s7)李泌初任宰相即与李、马二人一同朝见德宗李泌直言不讳地对德宗说:“愿陛下勿害功臣..李晟、马燧有大功于国闻有谗之者虽陛下必不听然臣今日对二人言之欲其不自疑耳。陛下万一害之则宿卫之士方镇之臣无不愤惋反仄恐中外之变不日复生也..今晟、燧富贵已足而陛下坦然待之使其自保无虞国家有事则出从征伐无事则入奉朝请何乐如之!故臣愿陛下勿以二臣功大而忌之二臣勿以位高而自疑则天下永无事矣!”德宗听了李泌的剖析深感这是关系国家安危之大计表示接受一席话消除了君臣之间猜疑。德宗对李泌的劝谏总是感到说理深透心悦诚服不能不从。它如对李勉失守大梁的处理韩滉聚兵修石头城的疑虑在李泌的开导之下也都使德宗慎重处之。李泌对德宗贞元时期的内政外交作了许多有益的事。贞元三年回纥1 《新唐书》卷一三o《李泌传》。

1 《旧唐书》卷一三o《李泌传》。

合骨咄禄可汗多次要求和好并提出和亲。李泌根据当时的形势及时地提出了“北和回纥南通云南(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来对付吐蕃的方针。但由于德宗在以前回纥援助唐朝平定叛乱时曾受到回纥可汗的侮辱始终耿耿于怀因此当回纥要求和好时坚决反对说:“朕于卿言皆听之矣至于回纥宜待子孙于朕之时则固不可!”李泌以极大的耐心从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对德宗进行了十五次劝谏指出“回纥不可怨”。说明回纥可汗已经杀死曾侮辱过德宗的牟羽可汗回纥人有两次收复京城的功劳有什么罪过呢?而吐蕃则对唐国幸灾乐祸乘机攻占了河陇地区数千里的土地又领兵进入京城使先帝流亡陕州蒙受耻辱这才是百代必报的仇恨。“宰相不为陛下别白言此乃欲和吐蕃以攻回纥此为可怨耳。”德宗说:“朕与之为怨已久又闻吐蕃劫盟今往与之和得无复拒我为夷狄之笑乎?”李泌回答说:“不然。臣曩在彭原今可汗为胡禄都督与今国相白婆帝皆从叶护而来臣待之颇亲厚故闻臣为相安有复相拒乎!”又指出与回纥和好之后可使唐朝“威加北荒旁慑吐蕃足以快陛下平昔之心矣!”德宗终于听从了他的意见。

过了不久回纥可汗称臣与唐和好德宗极为高兴。问李泌与回纥和好后对云南、大食、天竺采取什么对策。李泌回答说:“回纥和则吐蕃已不敢轻犯塞矣。次招云南则是断吐蕃之右臂也。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臣于吐蕃苦于吐蕃赋役重未尝一日不思复为唐臣也大食在西域为最强白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天下与天竺皆慕中国代与吐蕃为仇臣故知其可招也。”唐朝又答应将咸安公主嫁给回纥可汗。贞元四年(788)回纥合骨咄禄可汗遣使迎娶公主极为隆重。并说:“昔为兄弟今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为患子当为父除之!”1于是回纥与吐蕃断绝关系。

贞元年间西川节度使韦皋为了劝说南诏归唐作了长时间的努力多次遣使抚慰。贞元九年(793)云南王异牟寻分三路派遣使者向唐朝表示归顺的忠心。贞元十年派使者献地图、土贡及吐蕃所给金印请求恢复南诏国号表示脱离吐蕃归唐。贞元以来吐蕃经常对唐的西北边境进行骚扰并曾以会盟为名对唐进行了袭击。至此吐蕃的两个与国成为敌国形势大变。吐蕃处境困难对唐朝的威胁得以解除李泌的对周边各族的策略取得了成效。1 《资治通鉴》卷二三三德宗贞元四年。

第六节贞元年间的其他弊政比起建中时期(78o—783)的大规模动乱相对而言贞元时期虽然也不安宁但总的来说比较平稳各藩镇割据势力的要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朝廷得到名义上的尊奉。这是唐朝廷和地方割据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

在这个时期由于德宗多少还能听一些谏臣们的正确意见避免了一些政治失误。但由于德宗的昏庸还有许多弊政给唐朝的政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宦官掌兵权是此时的一大弊政。唐朝自从鱼朝恩处死以后宦官不再典兵。但这种情况到了德宗时期生了变化德宗即位后本来也不信用宦官泾原兵变时由于情况紧急曾在东宫侍奉过德宗的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就率领宦官及左右的一百人随从使窦、霍二人得以掌管禁卫之军。以前德宗把禁卫军全部交给神策军使白志贞统管白志贞多接受富人的贿赂把他们补为禁军“名在军籍受给赐而居市廛为贩鬻”。司农卿段秀实上奏说:“禁兵不精其数全少卒有患难将何待之。”1德宗不听。致使泾原之变时竟无一人出来抵御乱兵。到了奉天后德宗将白志贞贬斥把左右军交给窦文场、霍仙鸣统领。兴元初年任命窦文场监神策军左厢兵马使宦官才开始典兵。德宗回到长安后对于一些宿将颇为疑忌凡是掌管许多兵马的人全予罢免而诏令窦、霍二人掌管左右神策军。贞元十二年(796)特设立护军中尉两人、中护军两人率领禁军于是任命窦文场为左神策护军中尉霍仙鸣为右神策军中尉神策军扩大到十五万人使“窦、霍之权振于天下藩镇节将多出禁军台省清要时出其门”2。为唐后期宦门挟持兵权专掌朝政废立皇帝埋下了祸根。

收取进奉兴办宫市是此时的又一大弊政。为了满足德宗的贪欲节度使以进奉为名巧立各种名目对百姓进行额外的剥削。节度使有的每月进奉称为“月进”有的每天进奉称为“日进”每年进奉的钱财约为五十万缗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贞元年间宫中还以宦官为使以低价强买百姓物品称之为宫市。他们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场所设置了数百东西张望的人称为“白望”他们察看人们出卖的物品人们不敢询问他们的由来及讲论价钱的高低。一般是用价值一百钱的物品来换取价值几千的物品。他们用破旧的衣服布帛染上红紫色按照尺寸付给卖主还要勒索脚价钱。名为宫市实为强夺。所以“商贾有良货皆深匿之。每敕使出虽汁浆、卖饼者皆撤业闭门。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可见宫市给人民带来了多么大的危害!

崇信奸臣是德宗一朝致命的弱点给他的统治增添了浓重的阴暗色彩。

在建中年间他崇信卢杞不仅使颜真卿等忠臣身受其害而且加剧了建中年间的动乱。一直到贞元年间他又宠任奸臣裴延令掌管财政裴延令为人奸诈欺君罔上为了迎合德宗的贪欲不顾百姓贫困大肆聚敛财物。宰相1 《资治通鉴》卷二二八。

2 《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