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回:孟士孝兄弟应试,苎玉贞姐妹团圆(上)
作者:面不改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81

时空飞越——异域纵横记(新)

第七十四回:孟士孝兄弟应试,苎玉贞姐妹团圆(上)

光阴易逝,整个最炎热的八月,就在练兵、治政之中又飞快地度过了,邻国顿巴斯正在大挖运河,本国为了协助友邦,自然免不得要派遣一批良匠,前往协助。

伊儿利汗国扫平阿拉伯半岛、拜占庭帝国灭亡拉丁王国的消息,当然让炎汉君臣们有点坐不住,但是搞好内政、训练精兵始终是以后发展的资本,急也不行。去年立国之初时就开始训练的士兵,现在已经相当不错了,比如许妤部下的一千名骑弩手,如今纵不能百步穿杨,二百步外射垛靶却是十有九中。有这样的成绩,一来是因为她们刻苦努力,二来是良匠们辛苦制造出上好弩机,以这样的射程和准确度,就算再与蒙古精兵对射都应该可以占到上风了,不至于象之前苍岭关之战那样。

有了玄城府出产的铁矿源源不断供应,在安汉、玄城两府便建立了庞大的武器与盔甲工厂。何谓“工厂”?便是利用了流水线作业的机制,工匠们分成几大班作业,擅长熔冶的熔冶,擅长锤煅的锤煅,擅长打刃的打刃,擅长造柄的造柄,生产效率相对于小作坊会有一些提高。这样的生产方式自然是赵矜的意思,虽说在这个时代实行流水线生产的意义其实有限,不过多少也能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吧。工匠们难免觉得工作比以前枯燥,但为了国家,都只好忍了。

可惜赵矜仅仅是个念大学的文科生,对于炼钢技术、火药配方这些全搞不清楚,否则,若可组一支身披钢甲、手执火铳的军队,纵横天下何足道哉!那样子,恐怕赵校草也就不用再在这个世界混了,指哪灭哪,无聊透顶……宏伟目标顶多也就变成了收集全世界的女人,最后连收集女人也腻了,那就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吧!

啧啧……那样是福是祸,其实很难说,容易得来的天下,亦容易失,一路打杀过去,不必用心治理,人民还会对本国政权有向心力吗?国家能长久吗?可见历程艰辛也不无好处,想到这里,赵矜就庆幸自己只是个文科生,而且高中时期所学的理科知识差不多都已经奉还老师了,如今顶多搞搞信号弹之类的发明,无伤大雅,不至于太过欺负古代人。

即使如此,身为现代人,便宜已经占了不少了。就象赵矜从现代地理知识中知道乌拉尔一带矿藏丰富,于是命令大力勘探,结果就探出了大铁矿。托这个的福,就算因为炎汉的工匠没有掌握现代技术而不能大规模炼钢,如今汉军步兵个个有铁盔戴,骑兵个个有铁甲穿,武装程度很快便赶上了以装备精良著称的顿巴斯军。

至于火器,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国家便是海都汗国。元朝因为蒙哥大汗死于攻宋前线,甚是忌讳先进武器,将宋朝原有的发火铳与各种精良机弩几乎禁绝不用,技术力反而不怎么样。海都国内,则集中了大量的火器良匠,若不是海都汗骄傲自大,仍然认为蒙古精骑足以横行天下的话……他们国中有人力又有资源(硝石),若能开发出火枪兵来,与原本拥有强大突击力和灵活度的蒙古骑兵相辅相成,那真的是很可怕。

如今元朝、海都汗国、伊儿利汗国皆拥有火炮。至于小型火器,宋朝灭亡之后已失传,却在一个国家里,谁也没有想到地,被一个奇人又发明了出来。这个国家名叫英格兰王国,国主爱德华一世如今在位。这个奇人,名叫培根。

到了九月,炎汉国内从北地到安汉,便迅速转入了秋季。

汉军造船已经告一段落,有可以乘坐百人以上的大战船四百余艘,几人至几十人的小艇与小战船一千余只,整编水师约一万,另可搭乘陆军约五万,对于现在总兵力不过十万的国家来说,已经足够了。这意味着,一旦需要的话,全国的机动兵力都可以由水路进军,开往目的地。

这一天,赵矜刚刚上朝,便得到了两件喜讯。

一是密信,由正在印度德里朝的车楚尔良发来,禀告已迎接到大王百般关照的“苗人商队”——苎玉贞一行,正兼程赶回。

随信另附一小囊,赵矜一看便认出这是自己当大王时随身佩带的香囊,在云南时赠给苎玉贞作为信物。于是赶忙将小囊打开,不见一信,惟有耳坠一只。赵矜自然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心中一阵惆怅,然后又是一阵狂喜,如醉如痴,呆坐在宝座上。

这时通报声起,有客来朝,才将赵矜从思绪中拉回。

这便是第二件喜事。先前房氏三兄弟多番推荐的孟士孝、孟士信兄弟,终于抵达安汉!

孟氏兄弟乃是南宋名将孟珙后人,孟珙死后,宋廷折一栋梁,奸臣却还是不顾国家安危,要收买名门望族子弟来和他们一起狼狈为奸。不肯的话,那便打击。

当时,房氏三兄弟虽然贫穷,但是家族名望大,这便被逼得无法安生,但他们终究有气节,不向北投奔元廷,也不肯东渡日本。有位德高望重的和尚甚至上门来劝他们与自己一起东渡,又以唐时的鉴真和尚为例,极力说明东渡的好处——日本人尊佛、重唐,要是和尚与唐朝名相后人一同东渡,一定是名利双收的事啊!

三兄弟听后,房勤之(元度)笑而吟道:“鉴真大师德行高——”

房勉之摇摇扇子,接道:“背国违令赴倭岛。囊中携有数卷经——”

当时还年少的房简之吐吐舌头:“随身带得几样宝。”

勤之又转韵吟道:“官府缉拿寻不见——

勉之再接:“弘扬佛法到天边。独善其身忘故土——

简之结语:“古往今来一大奸。”

和尚一听,登时变色。看他嘴巴动了动,终于没有说出话来,大概是因为出家人不得发恶言吧。呆了一阵,和尚面色铁青,连告辞也没有,便拂袖而去了。

三兄弟大笑。笑过之后,勤之便道:“次公、稷才,先父临终之时教诲我等:平生只可捧人,莫要骂人。今日这一骂,便非同小可。若愚兄所料不差,明日定有那位大师之信徒来围我等寒舍。”

简之道:“大哥所料不差。我等不若速速离去。”

勉之道:“既无财产,又无家眷,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于是房氏三兄弟到祖墓前洒泪拜别,带了为数不多的一点银子,望西而行,一路做点小买卖,后来便一直做生意来到了西方,也终于累积家产成了富商,那是后话。

过不两年,孟氏兄弟也受排挤,他们虽然是武将门第出身,但是没有地位,别人便仗势来欺。有一次孟士信忍不住气,杀了一名权臣家里的贵公子,于是孟士孝只好仓惶收拾家财,带弟弟逃离故国。

两兄弟开始时也做生意,原本还有些本钱,却没有房氏兄弟那般的经营头脑,很快便在异国他乡上当受骗,赔个精光。

窘迫之下,士信便想要做响马,拦路抢劫。士孝大怒,将弟弟打了一顿,说道祖宗如此英雄,子孙怎可如此不肖!

可是稍后饿急了,又找不到肯雇佣他们干活的,士孝便留下弟弟等候,自去乞讨。士信不忍见哥哥如此,便偷偷去抢了东西,归来只说是别人施舍的。但是露了马脚,被士孝识破。

这次士孝将自己痛打了一顿,责骂自己教弟无方。士信慌忙跪下连连磕头,总算把哥哥劝住。两人痛哭一场,便打定主意,要忍得一时落魄,砥砺志节,将来总要大展鸿图,光宗耀祖。

还好房简之到了波斯之后,曾经放鸽子问候孟氏兄弟。孟氏兄弟因此知道故人正在波斯,便千辛万苦寻来,与房氏兄弟会合。但是孟氏兄弟不适合经商,房氏兄弟便将他们安置到工艺之都——马摩克朝辖下的大马士革。

多年之后,孟士孝、孟士信已是闻名远近的武器制作大师,这次接到房氏兄弟书信,便带了徒弟们,要来投奔炎汉。只是马摩克朝大将哈拉温十分欣赏他们,强留不放。孟氏兄弟不得已,又住了好几个月,为哈拉温打了一把绝世宝刀和一副盔甲、一副鞍鞯与马甲,委婉诉说了自己想到族人之邦的迫切心情。哈拉温感动之余,便以重金饯行,礼送士孝、士信。

两兄弟又到威尼斯去搬取了房氏兄弟的家眷,因此这个时候才来到安汉。他们与房氏兄弟一样,尽管阔别故土多年,在流浪的日子里始终还珍藏着心中执著的信念,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期待有朝一日重返家园!

(待续本回下)

版本:7.0、7.1

日期:2004-08-08、2004-10-07

作者信箱:[email protected]

读者OICQ群:4916828

资料:孟珙

孟珙(1195~1246),南宋灭金抗蒙名将。字璞玉,枣阳人,出身将门,其曾祖父孟安曾服役于岳飞军中,有战功。自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孟珙随父孟宗政出入行阵,屡败金军。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后,历任权神劲左、右军统制,权管忠顺军等。绍定六年(1233),率军破金将武仙等军,授鄂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与江海率兵会合蒙古军,围蔡州(今河南汝南)。端平元年(1234),孟珙军首先登城,破蔡州,金亡。后升任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主管侍卫马军行司公事等职务。三年,孟珙军于蕲州(今湖北蕲春)、江陵府等地击退蒙古军的进犯。嘉熙元年(1237),孟珙任鄂州诸军都统制,救援黄州(今湖北黄冈)等地。先后率所部奋战,击败蒙古大汗之子阔出、宗王口温不花、汗王塔思等。此后,历任京湖安抚制置副使、安抚制置使、大使、四川宣抚使、夔路制置大使、策应大使等。孟珙长年坐镇江陵,主持京西、湖北路等地军务,招抚北方各族壮士,编组新军,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创建书院,部署纵深防御,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出兵攻袭蒙古占领区砦栅,焚烧仓库积聚,夺回襄阳名城,又分兵增援淮南和四川,于嘉熙三年和淳祐二年(1242)击退四川方面蒙古军的进攻,使京湖和四川间的长江通道得以保全。淳祐六年病卒。孟珙智勇兼备,知人善任,长于驭军,为南宋后期的杰出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