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大米祸事
作者:清宵好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21

王动的船队在占城已经有半个月了,早早就定下了打垮占城经济的策略,所以在这里卸下的商品极其的多。而且不只是商品的问题,中华总商会占城也是有分会的,商会本来都是做贸易的事,占城分会开始办实体了,各种作坊办了起来。

董大掌管的明寨内,工坊开建,这完全是张浩或是说郡主的产业,打着他们的名号,出钱则是商会众商家摊的。陈三十六掌管的码头区,秦朝辉的大型商品展示馆开建,这个商品展示馆吸引了占城国很多王亲国戚的资本,而地头蛇巴答两人收的是干股。

占城因为唐人喜欢吃米,因为新州一地大米销量极大,很多地主们已经开始四处开水田种大米。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明寨内,更大的米仓建了起来,龙山的城堡内也有更大的米仓。码头下米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军用物资,说的也没错,很多军工用物资,也就是所谓的军械和粮草,有的确实是从占城往交趾境内发运的。但占城人不知道的是,在这里,在占城的新洲已经唐人已经开始大量的囤米了。组织这项工作的就是武二爷蒋武,蒋家一直做的就是大米的生意,加上有旧港王家的支持之后,在占城做这种事太容易了。不过他还有一个更重要任务,就是蒋武将要和张浩两人联合起来,控制住占城的经济,而第一仗就是大米。

随着在新洲的唐人越来越多,来自大明朝的消息也就越来越多,让占城地皇亲国戚们和地方诸侯。或是部落首领高兴的是,各种各样的消息汇集在一起,大明朝缺粮。

永乐十(1412)年,大明朝在极东之地设囊哈儿卫,同年又设建州左卫。种种迹象表明。另一个都司,奴儿干都司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占城人不知这些地方在哪里,但他们知道的是,大明朝要在那里设卫所,那就是要驻军工,那就需要为那些地方提供粮食。

前年大明朝皇帝对蒙古用兵,在粮草方面西洋人赚了不少,种种迹象表明。来年可能还有兵事。蒙古的瓦刺部马哈木杀了蒙古可汗,这会要向永乐帝和谈,据说阿鲁台地使臣已经到了唐人地都城,要求为蒙古大汗本失雅里报仇。搞笑吗,前年蒙古鞑靼部阿鲁台可是帮着朱棣一起打马哈木和本失雅里的,这会却要为这个大汗报仇。这些消息最后的结论还是,大明朝可能还要打仗,那就还要粮食。== ==

去年苏淞两地的水灾被放大,山西河南的旱情又被发大,今年黄河决口又造成了很大的损失。那就是说,大明朝需要食粮。

东边的岛国日本,这些年一直打内仗,已经打的很多日本难民被贩卖到了夷洲,而且居然还有日本人被贩卖到了新洲(王动随行人员中有日本侍姬有日本工匠有日本船工)。日本人可是吃大米地,战争造成了日本国缺少粮食。东边另一个小国琉球以前不吃大米,可近年来也开始吃米了,而且还从占城弄了种子过去要种大米了。

总之,各种各样的消息让占城人得出一个结论,种大米。想当年占城水稻那么有名。别的国家都从占城进口稻种,如今这大米的钱全让西洋诸国赚去了,那怎么行。

占城人种大米给这个国家带来了新的灾难,那就是土地兼并。

第一批圈地人是王族,你别看五世人模僧样,但到了这个时候,一点都不手软。他是国王自然没这个必要,但他的皇亲国戚们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可是喜欢钱的。在国王的庇护之下。王族首先开始抢地抢田。

第二批人是地方各部落的酋长们,且不管他们是为了自己部落也好。也是为自己本人也好,原先很多相互交好的部落之间有了一点点裂痕。有地部落在山里,有的部落在林子里,有的部落在水边。种大米要水田,而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定下后,或是说一个部落的领地圈定后,有多少水田也是个定数。不同的部落本来相安无事,林子里的狩猎的部落会以动物的皮肉交换农耕部落和大米,而海边的打鱼地部落会以鱼和珍珠交换走兽的肉和米。唐人进入占城国后,唐人的船、鱼网、鱼枪,唐人的火药、弓箭,开始慢慢武装占城百姓,打下的野味更多了,抓的鱼也多了,这些东西的价钱跌下来了。可唐人却在占城收购产量并不高的大米,米地价钱在上升,越来越多地人把眼光集中到了水田上。

第三批人就是西洋诸国的粮商。占城离大明朝最近,可以从陆地和海路往大明朝运送粮食。占城国内最火地行业是种大米,这个消息传开之后,当那些还没有加入到中货总商会里的异族粮商和唐人小粮商们,开始通过种种关系到了占城。****他们只是粮商,他们不会去种大米,但是他们知道怎么收大米,占城国早先大的产粮的地方已经是王国忠为首的大商人的地盘,他们弄不到那里的大米。但还有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大鸡吃不到的细米,他们可以去捡一下。按田计量,每亩大致能出多少,大致什么样的价钱。这些商人到了占城后,看着地就开始给钱,这让很多占城国的地主们高兴不的了。

摩诃贲该和摩诃达奔是占城目前国王最器重的两位王爷,贲该不用多说了,别名占栋的这个家伙,早早就投资了王动的贸易事业,而且私下代表占城与大明朝进行的军火买卖也让他荷包鼓了不少,年青气盛的占栋不需要赚大米的钱。达奔王爷其实也不需要,但他有个好女婿,他的女婿张浩需要他种大米。可这个王爷的封地。他地老家是在山区,那里根本没有水田,抢占耕地之类的事王爷以前也没干过。女婿要他种,自然有女婿的道理,没有田只有山。你看怎么办吧!反正占城人可不会在山上种水稻。目前还没这个技术。占城人没有唐人有呀,唐人里也只有一人有这本事,那就是王动。

王动等定下的计划第一步,就是要让占城人从最底层开始破产,通过水稻大米达到这个目的。谁说山上不能种大米,不就是没有水田嘛,没关系,可以开梯田。可以蓄小池。王动把图一画,就交给了张浩,张浩则递给了他老婆。仙娘郡主人小,但可不笨,也亲民懂农桑,这东西到她手上,她自然知道张浩地意思。没多久,占城山区第一处梯田开建。

开水田种大米之后,牛成了一个稀缺地生产工具,先前占城野牛成灾。王动还贩了不少去夷洲。没想到这几年一过,占城本地牛不够用了。好在野牛还不少,只是占城人开始没几个有胆去抓,这下牛的价钱一起,胆子大的就有了。

1412年底,占城国国内有了乱的迹象,根源就是大米。没有人造谣,没有人闹事,没有什么蓄意的恶意的破坏势力,一切都很自然。连国王五世都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臣民,那么多地方部落的头目会到他面前告状互讦。有的告状,跟商队买地铁器经过某部落领地时被“抢”走,另一个回,没有抢只是高价买下。有的告状小河上游部落筑坝蓄水开田,他下游没水喝。还有告状别的部落到他们的村寨偷粪便,郁闷。这种事都有,偷去养田肥田了。

不过五世高兴的是。各地都在修庙。占城过些年一定能赶超暹罗真腊,夺得西洋第一佛国的称号。

刘四海的生意又多了项内容。从大明朝内地不只是要招些和尚尼姑过来,还要招工匠。苦力普通的劳工不需要,占城有很多,占城国人不够,还有交趾的难民。

陈泽对刘四海的能力分析地很对,刘四海的能力在于运人。他本人很少去干坑蒙拐骗的事,只是收人,把人收齐了后,送到需要这些人的市场所在,然后在卖出。王动这个团伙到处在招人,他们当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弄人不难,难的是怎么把人送到夷洲,而人贩子却有这个本事。

人贩子刘四海知道要打通什么样的关节,有时不需要有强大的后台,只是偏僻的客栈驿馆和城门官,还有一些衙役。人贩子们还知道,京城或是地方上的大佬们有什么样特殊的爱好,比如女童男童、奶娘、高丽奴、交趾太监等等,通过这些特殊爱好地大佬,人贩子们能组织起一张全国的通路,在这个通路里,运人运货都是通行无阻。

刘四海在大明朝内部可没有太强的网络,不过没关系,他没有,不代表同行们没有。人贩子这个行业,同行绝对是冤家,但也不是没有大家合作的可能。刘四海这会有需求,强大的市场需求。陈泽想借刘四海,借人贩子建个网。而陈泽给刘四海的信息是,只要你有人送过来,我这全收,而且安排给事做,有房子住,还能到地方衙门入籍。刘四海把这个消息传开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的身份好象变了。他从一个人贩子,转变成了个中介了。

太监周满虽然是此行大明朝官员等级最高的一个,不过他非常清楚,此行有王动在,他只要配合王动就行了。本来上回王动带了一帮西洋人和东洋地日本人到京城,就传出了要封赏王动地事。不知为何,皇上把这事按下去了,这使得一时有了多种传闻。不过郑和大人得了皇上的嘉奖,作为郑和大人地甥婿,周满有理由认为王动在皇上面前还是受重视的。没有赏赐,可能是时机没到。所谓的时机是什么,别人不清楚,这帮太监们很清楚。太子、汉王和赵王之争!

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太子早早就立下了。可汉王那里,皇上又眷顾的很。最让周满意外的是,今年耿通被杀。

永乐十(1412)年九月,皇上北上,突然检查太子工作。很多太子临国时的政令被改,而且一批太子身边的官员被抓,这些多可都是皇上指派过去的。

大理寺右丞耿通以为永乐做的有点过头了,于是进言为太子辩护,结果被五马分尸。耿通是什么人,当朝有名的言官。耿通与陈谔,可是最有名的两个言官。耿通的特点是认死理,他要扳倒谁可不只会针对一人,会把此人的同事上司一起放倒。当初御史袁纲、覃珩等结党营私,被他弹劾下狱,大家以为事毕,结果他继续攻击把这些罪人的上司都御史陈瑛,结果陈瑛被永乐骂。骁骑诸卫仓库坏了,被他弹劾的不只是修仓库的和看仓库的,连连工部侍郎陈寿也被他搞,理由是,应该事先检查提前防备。

(顺便提下与耿通齐名的陈谔,这人弹劾别人的时候,从来不管对方官司做多大,而且在朝庭上讲话声音极大。大到让永乐都爱不了,以至于连饿他几日,再让他当庭念奏折,结果还是声如洪钟,得了个“大声秀才”的名号。此人还有个牛B的故事,有回受瘗刑,类似于活埋,但皇上没想要埋死他,把他的头露在了外面。居然挺了七天还没死,后来官复原职。)

耿通为什么会死,这原因谁也说不清楚。或许是被皇上所杀,或许是因为汉王进言。耿通直言为太子说情,汉王便找人说,这其实是太子让耿通说的,这让永乐十分生气。而皇上杀耿通时说的话,更让群臣玩味,居然不是说他离间永乐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感情。

王动在京城广交四方,这太反常了。至目前为止,京城里或是大明朝政府里头,还没有哪个人能象王动这样同时结好于太子、汉王和赵王,所以与朱棣和众多官员一样,周满也搞不大懂王动。

郑和与王景弘给周满的意见是,如今以国是为重,对于他们这帮太监来说,最大的国是,就是下西洋,尽量不要参杂到王位之争里面去。所以,当得知今年郑和不会下西洋,而皇上要另派使臣去安抚几个西洋小国时,周满马上请缨。跟着王动一起出差,那是一种享受。周满的想法,只想着快点去苏禄国和泥国,了却皇上的差事。

在周满的催促之下,十一月,王动一行船发苏禄国。